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林业   3篇
  10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室内采用毒沙药膜法和毒土柱屏障法测定了噻虫胺、甲氰菊酯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触杀和驱避药效。结果表明,噻虫胺、甲氰菊酯毒沙药膜对台湾乳白蚁的LC50分别为3.01mg a.i.L-1和9.43 mg a.i.L-1。噻虫胺在低于4.5 mg a.i.kg-1的药土浓度下对台湾乳白蚁无明显驱避性,处理土壤有效阻杀台湾乳白蚁的浓度为5.37 mg a.i.kg-1;甲氰菊酯药土在低于20.0 mg a.i.kg-1的浓度下对台湾乳白蚁无明显驱避性或驱避性不明显,处理土壤有效驱避台湾乳白蚁的浓度为40.0 mg a.i.kg-1以上,表明噻虫胺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白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2.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通过野外采集、灯光诱捕方法,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进行考察,共整理鉴定出鞘翅目昆虫25科181种。其中主要科为:天牛科29种,瓢虫科20种,叶甲科16种,鳃金龟科10种,象甲科10种,这5个科的种数占总种数的46.96%。保护区内的鞘翅目昆虫主要出现在4月份前后,共发现106种,占总种数的58.56%。在数量上,4月份的数量亦最多,是鞘翅目昆虫的主要发生季节,尤其是天牛类、叶甲类和金龟子类,在数量上常占明显优势。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包含东洋种、东洋-古北兼有种、广布种和特有种,其中以东洋区系种为主体,占85.08%。  相似文献   
43.
论文对南宁市隆安县板栗林优势种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Tsaiet Chen)菌圃在土层中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板栗林中一般分布在地表下2.0~52cm范围内,主要分布在2.0~31.9cm范围的土层内,约占菌圃数量的91.52%;小头钩白蚁菌圃在老板栗林中的分布主要属聚集分布,在幼年板栗林中的分布以随机分布为主,部分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4.
我国果树天牛类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其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有35 000多种,我国估计有3 000种以上[1]。很多天牛是果树常见的害虫,而且一种果树往往受到多种天牛为害,一种天牛也可为害多种果树,如危害柑桔的天牛有20多种[2]。由于天牛类害虫属钻蛀性危害,幼期生活隐蔽,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荔枝蝽越冬成虫的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期,对龙眼树上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持续时间、48 h内荔枝蝽越冬成虫昼夜发生规律及交配情况、4~6月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及交配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观察的荔枝蝽中,交配持续时间在8~9 h的约占18.2%、10~11h的约占54.5%、13h以上的约占27.3%;平均每天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是13:00;荔枝蝽成虫每天交配对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为13:00;在1d内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与交配对数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两次波峰和低谷,高峰期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荔枝蝽交配对数与观察到的成虫数呈正相关关系;从4月1日起,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徘徊上升,至4月6日均达到最高值,此后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至6月11日后基本未发现荔枝蝽越冬成虫.[结论]4~5月为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高峰期,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出现两次高峰期和低谷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成虫行多次交尾和产卵,交尾持续时间一般为10~11h,交尾活动昼夜均可进行.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共诱捕到昆虫8目55科464种20 929头,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种类最多,占调查总种类数的75.87%。在鳞翅目中,诱捕的夜蛾科(Noctuidae)昆虫种类最多,相对多度为3.182。此外,发现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评价的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种群发生量和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动态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为三华李上橘小实蝇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采集自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三华李果园的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青果、黄果和红果)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的硬度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上橘小实蝇的着卵量和着卵孔数,分析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生理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其挥发物对橘小实蝇产卵定位行为的影响.[结果]橘小实蝇在不同成熟度完整三华李果实上的产卵偏好性表现为黄果>红果>青果,在黄果上的着卵量最高,为201.88±17.46粒,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成熟度三华李果实(P<0.05,下同);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不同部位着卵量均表现为顶部最少、基部最多;红果时期三华李气味对橘小实蝇雌虫的产卵诱导性最强,整果和切块果的着卵量分别为141.78±10.08和181.70±13.54粒;在同一成熟度条件下,三华李果实切块气味对橘小实蝇雌虫产卵诱导性高于完整果实.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间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对三华李各成熟度果实不同部位产卵选择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橘小实蝇雌虫在各成熟度自然状态下三华李果实上的产卵选择与其果表硬度、挥发物具有相关性,硬度值可作为各时期三华李果是否可被橘小实蝇为害的评判指标.在各成熟度三华李中,橘小实蝇雌成虫最偏好在转色期黄果上产卵,生产中可将三华李果实转色期作为该害虫的重点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48.
随着火龙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火龙果病虫害问题也随之增加,极大地影响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控技术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提高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三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9.
为了弄清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桔小实蝇成虫田间消长规律,采用甲基丁香酚为诱芯的诱捕器和涂有甲基丁香酚的黄板,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西宁村和邕宁区蒲庙镇振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大火龙果基地设置了14个监测点,诱捕监测2018-2019年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雄成虫消长动态,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桔小实蝇雄成虫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雄成虫诱捕高峰期发生在7月下半月至9月下半月,12月下半月至次年3月下半月未捕获到雄成虫;气温是影响当地桔小实蝇活动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冬季气温上升及降水变化对甜菜夜蛾在中国越冬区的影响,为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limex和ArcGis软件,采用气候变化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对冬季气温上升和降水变化后甜菜夜蛾越冬区进行分析.[结果]冬季气温上升1、2和3℃后,甜菜夜蛾越冬北界均向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降水增加-60%、-40%、-20%、0%、+20%、+40%和+60%时,对甜菜夜蛾越冬北界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其在越冬区和常年发生区内的适合度.[结论]冬季气温上升会导致甜菜夜蛾越冬区北界向北偏移,降水主要影响甜菜夜蛾在越冬区和常年发生区内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