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43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以燕沟流域为对象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2.
黄土丘陵区山坡生产型植物路综合防护技术体系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坡生产型植物路建设带动沟坡开发是人们争取生存空间,缓和土地压力,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现阶段农村建设能力和技术经济条件及实现山川秀美现实需求,提出了适合该地区植物路建设勘测设计方法与综合防护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3.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选择合理,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44.
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 ;2 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 ;应把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建议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 ,以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点与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异常强烈,并且大部分地区以水蚀为主。在水蚀区,土壤侵蚀主要由少数几次暴雨所引起。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比较复杂,以各种类型的沟蚀为主,并具有垂直分带性。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占总侵蚀量的比重很大。同时,根据在子午岭地区的土壤侵蚀调查,讨论了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流域尺度不同水保措施减水效益分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 ,借助流域网格划分的模型计算方法 ,首次在流域尺度内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农业措施在减少地表径流中的作用分割开来 ,从而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计算结果显示 ,在“六五”基础上王东沟小流域以梯田建设、土地平整、沟坡道路防蚀技术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平均减少地表径流 18.1% ,而在“七五”基础上以人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生物措施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的农业措施共减少地表径流 10 .9%。这一结论说明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其治理应以生态、农业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47.
延安燕沟流域次降雨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安燕沟流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山区道路建设压力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在坡面侵蚀得到初步治理的新环境下,道路侵蚀则上升为主要地位。依据燕沟流域2005年7月2日的5年一遇暴雨引起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产沙监测结果,结合流域卡121站测得的流域产沙总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产沙量对流域总产沙量的贡献,并依据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反演林草植被恢复与道路建设对流域泥沙来源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次降雨条件下,道路的产沙强度为支道山路500t/km^2、干道山路3163t/km^2、运油道路1万3500t/km^2,而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为6.184t/km^2;道路产沙强度远大于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占流域面积1%的道路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2.3%,占流域面积70.5%的草地、灌木林地产沙量仅占流域的26.7%。退耕还林(草)措施使流域坡面产沙量大为降低,流域产沙量减少41.2%,但由于道路产沙量增加,抵消了减沙效益的58.0%,因此,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后,应将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放在防止道路侵蚀方面。  相似文献   
48.
针对黄土高原严重的道路侵蚀问题,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及人工放水试验,对黄土山坡土质路与植物路侵蚀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植物路与土质路的侵蚀过程差异及其减水减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物路侵蚀过程呈逐渐减弱趋势,可用对数函数进行描述;而土质路侵蚀过程呈非稳定现象;植物路具有明显的蓄流减蚀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坡防蚀道路技术体系及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作为环境脆弱带的山坡生产型道路,对加剧土壤侵蚀起着重要的作用,属等外路。人们并不很重视的山坡生产型道路却与农村生产运输、经济交流密切相关,其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坡生产型道路侵蚀状况调查及对道路防蚀建设的经验,总结了现有山坡道路侵蚀现状、方式、影响因素,并从生物、工程两方面初步阐述防蚀措施的配置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