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通过定位监测磨盘山的典型森林植被常绿阔叶林2016年6-9月的大气降雨、穿透雨、叶面积指数等资料,针对林分内各影响因子对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2016年6-9月的降雨总量为688.9mm,大部分为低雨强、低历时、中雨级的降雨。通过观测数据显示林内穿透降雨总量为443.7 mm,占总降雨量的64.41%,平均穿透雨的变异系数为44.7%。2)对林下9个观测点的穿透雨量及林木结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气降雨量与穿透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通过Kriging插值绘制出空间分布图,图像表明雨量较小时各观测点林内穿透雨的大小分布与观测点上方的林木结构有密切关系,雨量较大时穿透雨的分布更随机,规律性较小,受其他随机因素影响更多。  相似文献   
42.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EM菌剂,定量施用于培育花生的试验红壤中,分析其对花生种植红壤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EM菌剂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土壤含水率随EM菌剂浓度的升高而提高;施用EM菌剂可有效缓解红壤的酸性,土壤p H值随菌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在浓度为7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的6.49、2.11、2.21、3.07倍和5.05倍;盆栽花生产量的增加幅度为19.56%~84.78%,且以70%浓度时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研究结果为西南红壤区的花生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 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 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125.185 kg· 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相似文献   
44.
不同时间尺度反坡台阶红壤坡耕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反坡台阶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水分不同时间尺度变化以及土壤干湿变化的影响,在2016—2017年对布设反坡台阶坡耕地和原状坡耕地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计算了土壤相对含水率和增墒率。结果表明,反坡台阶对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用在枯水年更为显著(P0.05)。坡耕地旱季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不明显,基本上呈现出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的规律;7月、9月和11月则呈现出明显的S状的规律;坡耕地布设反坡台阶后,各个时段各个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5月土壤补水期和11月土壤失水期对土壤水分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坡耕地土壤逐日含水率变异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反坡台阶处理坡耕地和原状坡耕地5、20和40cm处土壤逐日含水率与降雨量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60cm处土壤逐日含水率与降雨量达显著相关(P0.05),而80、100 cm深度土壤逐日含水率与降雨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反坡台阶对坡耕地5、20、40、60、80、100 cm处土壤平均增墒率分别达到15.22%、15.25%、16.91%、15.60%、16.50%和16.17%,而其对不同深度土壤增墒率在年内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坡耕地布设反坡台阶,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增加了土壤湿润期的持续时间,并且能显著提高坡耕地降雨利用率,这对于解决坡耕地的生态水文型干旱问题,提高山区坡耕地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西南典型红壤土石山区护坡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选取4种景观绿化护坡乡土植物(栽秧泡、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开展单根抗拉实验,对比分析根系力学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植物根系抗拉能力排序为栽秧泡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随根径的增大抗拉力增大,抗拉强度减小。随着根径的增大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木质素含量、木纤比逐渐增大,纤维素含量减小,栽秧泡变化相反。4种植物根系抗拉能力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显著相关;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抗拉力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木纤比显著正相关,抗拉强度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木纤比显著负相关;栽秧泡根系抗拉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与之相反。根系应力-应变曲线初始阶段为线性关系弹性特征较好,当荷载继续增大表现塑性材料特征;根系最大延伸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的为栽秧泡。4种植物单根力学特性均符合水土保持植物要求。  相似文献   
46.
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由于人为干扰部分河岸受损,河岸植被破坏严重,经过生态治理修复,植被恢复效果良好。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修复河岸初期各护坡模式下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植被护岸与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指标稍高于人工扁袋护岸,相比原生态的半裸地有了极显著的改善。各护岸模式的大多数土壤理化特征因子差异性极为显著,其中半裸地的土壤质地与水肥状况最差,说明各护岸措施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明显。通过对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特征因子的一般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各多样性指标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毛管孔隙度、速效N、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全K、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三个土壤养分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7.
基于2016年7月使用土钻法采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典型林草植被(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人工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下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利用植被生态数量学中的冗余分析法(RDA)和SPSS统计分析法,分析了坡面尺度上各立地环境因子与土壤(0~100cm)水分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影响3种林草植被下土壤水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典型林草植被土壤水分波动程度不同,土壤水分变动范围为14.41%~23.97%,变异系数(V_C)为0.22~0.94,属中等变异(0.1V_C1.0),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灌丛地(11.62%)、林地(7.72%)、草地(6.66%);3种典型林草植被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前2轴的累积百分比变化率均达到93%以上,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黏粒、有机质、密度、饱和持水量、粉砂、pH值和磷钾对坡面土壤水分影响最为显著,林地受密度、速效钾、黏粒、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显著,是林地土壤水分主控因素;而灌丛地受饱和持水量、pH、全磷、黏粒、粗粉砂的影响显著;草地则主要受中粉砂、速效钾、黏粒、有机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8.
2010年1—12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灌草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及局地气象因子进行连续的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月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缙云山典型灌草植被区土壤水分月动态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表层土壤水分要显著低于下层土壤。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土壤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气温、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风速的关系不显著;土壤含水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气温因子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472(P<0.01);而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的响应程度依次减弱,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71、0.162、0.131、0.116(P>0.05)。  相似文献   
49.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种子》2007,26(10):82-84
以一年生和两年生马缨杜鹃实生苗作为固定标准株,研究苗木生长规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苗高、地径生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形生长曲线,并针对马缨杜鹃各时期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0.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洋毅  周运超  段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11-9313,9317
对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成土母岩(灰质白云岩,石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3个最佳指标。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岩性土壤抗蚀性为:灰质白云岩(43.42)>石灰岩(5.49)>白云岩(2.72)>长石石英砂岩(-34.49);15°、20°、30°3个坡度下的抗冲性显著不同,随着坡度的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显著差异也逐渐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变化规律与抗蚀性吻合,土壤抗冲性强弱与抗蚀性强弱趋于一致。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与成土母岩的性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