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分离自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和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K-2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83.82%、74.70%。该菌株能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当其无菌滤液终浓度为15%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1.69%。JK-2菌株对病菌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JK-2菌株可造成菌丝消解、产生泡状物、破坏生长点、引起细胞内含物外溢。  相似文献   
42.
生防菌对青枯雷尔氏菌的致弱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致病性与弱化指数存在着特定的相关性,弱化指数<0.60时,菌株回接番茄组织培养苗的发病率为100%,定义为强致病力菌株;弱化指数>0.80,回接发病率为0,定义为无致病力菌株,弱化指数介于0.60和0.80之间,回接发病率5.3%~100%,菌株的致病性为不确定性,定义为过度性菌株.010703-01菌株进行培养致弱、物理致弱、化学致弱和生物致弱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延长至120 h未发现致弱作用继代培养11代以前未出现明显致弱;物理因子超声波处理无致弱作用;化学因子农用链霉素处理有抑制作用,但无致弱作用;生物因子15种细菌的致弱作用可用聚类分析将之分为三类,第一类具致弱特性,包括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Bacillus cereus)和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cus),第二类具抑制特性,而无致弱作用,包括Bt-9408(B.thuringiensis)等3种芽孢杆菌;第三类抑制作用低和无致弱作用,包括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和未知学名的10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等.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对青枯雷尔氏菌的致弱作用与因其它因素产生的致弱作用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3.
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I与类型Ⅱ在376 bp处有1个碱基(C/T)的差异,类型Ⅱ比类型Ⅲ少1个碱基(A);F.moniliforme种内也存在3类,类型Ⅰ与类型Ⅱ在320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类型Ⅰ与类型Ⅲ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别是在38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A/C),在395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在429 bp处有1个碱基的差异(T/A)。【结论】福建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为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这两种镰孢菌种间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差异在ITS2区间,但是这两种类型镰孢菌种内ITS序列差异却很小。  相似文献   
44.
生防菌JK-2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福建省永泰、福清、闽侯等6个县(市)采集西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的根际土壤,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到芽孢杆菌58株.采用目标病原菌多重菌株平行测定法,测定这58个菌株对6株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得到拮抗菌株3株,其中菌株JK-2(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的抑菌效果特别显著.对JK-2的抑菌谱调查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桃褐腐丛梗孢(Monilia laxa)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JK-2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热的稳定性较强,对蛋白酶K不敏感;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JK-2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3.60%和78.96%.  相似文献   
45.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2.07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4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52个芽胞杆菌Bacillus-like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代谢物组成,各物质的分子特征通过MassHunter软件从原始数据中进行提取,然后通过Metlin代谢物质谱数据库的检索比对,获得各代谢物的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在海绵芽胞杆菌Bacillus plakortidis菌株FJAT-14858的发酵上清液中,可以检测出游离油酸,其Metlin匹配得分达95.61,其相对含量占发酵上清液总代谢物的1.62%,精确质量数为284.269 3。海绵芽胞杆菌菌株FJAT-14858是首个被发现产非毒性的游离油酸的芽胞杆菌菌株,本研究为新型微生物油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以不同浓度苏芸金杆菌伴孢晶体接种于4龄起蚕,观察研究家蚕细胞性中毒病的急性和慢性中毒症状及中肠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发病规律。蚕儿食下伴孢晶体6.5×10^-9wh /L/L后,呈慢性中毒,可发现中肠细胞有明显的防御反应,部分蚕最终可修复受损中肠细胞导并使蚕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9.
在福州市宦溪镇创新村蔬菜基地的同一地点连续3a进行的试验表明,生防菌———ANTI-8098A制剂当年使用,对连作重病区的茄子青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该制剂对茄子植株的叶宽、叶长、叶片数、株高、着花数、着果数和果长都有显著促长作用,但防效不能持续至次年。生产上可于茄子小苗期开始施用ANTI-8098A制剂,用300倍液灌根,每株茄子施药液250g,于定植时、苗期(定植后20d)和成长期(苗期后20d)各使用1次。  相似文献   
50.
采用共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01-V与无致病力菌株F-01-A之间的生长竞争、生防菌ANTI-8098A胞外物质对F-01-V和F-01-A生长的影响以及对F-01-V与F-01-A之间生长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0、25、30和35℃,菌株F-01-V、F-01-A单独静置培养48 h后,F-01-V活菌数的增长率最高可达123.7%,F-01-A的活菌数下降,最大降幅为60.7%;当F-01-V与F-01-A等量混合培养时,F-01-V能继续增长,但48 h后的增长率不如单独培养时的高,F-01-A的生长受到促进,使得这两个菌株的活菌数之比(F-01-V/F-01-A)与混合前的比值(0.97)相近;生防菌胞外物质对F-01-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对F-01-A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促长率也与温度呈正相关;生防菌胞外物质对F-01-V的抑制作用和对F-01-A的促进生长作用,导致在生防菌液、F-01-V与F-01-A共存的环境中,F-01-V与F-01-A之间的生长竞争向着有利于F-01-A的方向发展,使F-01-A成为优势菌株,特别是在30℃以上的温度下,F-01-V/F-01-A小于0.01,F-01-A的优势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