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海水中生殖繁衍的洄游性甲壳类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河蟹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而成为我国河蟹养殖业的主力军~([1])。20世纪50年代沿海河流兴修水利工程,阻断了河蟹的洄游路线,造成降海产卵的亲蟹减少,幼蟹又难以入湖肥育,导致河蟹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甚至在个别河蟹产区  相似文献   
42.
新疆河鲈繁殖生态学参数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期4年(1987-1990年)的新疆乌伦古湖渔业资源考察中,从来自各湖区的渔船中随机抽样了11161尾河鲈标本,对其年龄、体长、体重进行了统计。解剖测定了2880尾标本的性腺怀卵量、性比、性成熟系数。利用这些生态学参数建立了性腺发育周期模型及关于繁殖力的各项模型并编制了生命表,分析了河鲈产卵群体的性成熟时间与结构,以期对河鲈的人工引种和驯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在21~23℃温度下,以有机肥培养的栅藻、细菌等作为食物,用间收方式培养发头裸腹(氵蚤),在该(氵蚤)培养液中保持栅藻密度为10万/毫升,经1个月实验,在0.15立方米水体中共采收鲜(氵蚤)131克,(氵蚤)个体密度最高达7828个/升,密度拐点为2.5个/毫升。  相似文献   
44.
通过克隆测序获取了中华绒螯蟹Opp17目的片段,分析其长度、碱基组成等序列特征。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片段的准确大小为1170bp,G+C含量为50.34%,Opp17(TGACCCGCCT)引物与所测序列中的引物结合位点完全匹配。在GenBank中对序列进行BLast检索,未找到任何同源序列。在此基础上,在原有随机引物Opp17的基础上向3’端延伸13~19个nt以设计SCAR引物,最终设计了1对中华绒螯蟹特异性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引物SCAR-1(F-TGACCCGCCTCAGCACCCGAACG;R-TGACCCGCCTCTCAGCCACACACC)。利用这对引物对长江天然群体中华绒螯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个体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1170bp的特异性条带。对目的条带进行回收测序,结果与之前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取了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国家标准中Opp17目的条带的SCAR标记。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刀鲚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以解冻后精子的运动力为参数,分别探讨了不同的稀释液、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保护剂、不同的平衡时间以及不同的稀释比例对刀鲚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采用D-15稀释液,将精液和稀释液按1:2稀释,4℃平衡20 rmin,加入10% DMSO,混匀后液氮面上方6 cm处平衡10 min,接着在液氮面上平衡5 min,最后投入液氮中保存,一周后,液氮蒸气中平衡5min,37℃水浴解冻,活力效果最佳,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46.
<正>近年来,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不断发展,但其中部分关键技术要点仍需注意。一、育苗池准备工作河蟹蚤状幼体Z1至Z2中前期,无法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只能滤食单细胞藻类,所以育苗池的准备工作包括清塘消毒和藻类培育。在育苗池使用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撒,彻底灭杀池塘内的敌害与竞争生物,保障水体安全,并持续监测水质,保持水质良好。向育苗池添加海水藻液,使用生物肥培养藻类,使透明度达70厘米左右,为河蟹蚤状幼体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47.
将体质量(10±2)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饲养在φ=15 cm、h=24 cm盒中,内添加(510±1)g池塘底泥。按清塘的常规剂量,盒中分别添加清塘威(30%茶皂素+0.5%烟碱+增效剂,A组)、清塘净(氰戊菊酯20 g/mL,B组)和甲氰菊酯(20%甲氰菊酯,C组)各组分别1.5 mL,再加水稀释至1 500 mL。浸泡1周倒去残液,再在每个饲养盒中加入1 500 m L曝气自来水(模拟清塘消毒)。22℃~25℃时每个饲养盒中投放1只蟹种,每组12个饲养盒。每天根据河蟹实际残饵情况投喂饵料,每周换水一次,观察河蟹的生长,50 d后统计存活数(N)及增重(WT)。在野外用三种清塘剂清塘后,定期补水以使水位保持在1.0~1.5 m下饲养河蟹50 d后,在500 mL广口瓶中加水封闭,记录个体死亡所经历时间和河蟹的窒息临界点。将A、B、C组的三种清塘剂100 g底泥放置于水迷宫(长100 cm、宽10 cm)的两端选择区的一端,另一端为D组100 g底泥,清塘剂处理的底泥分为早期(试验初期新配)和后期(50 d饲养后)的底泥,每组...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采用比较转录组法探讨性成熟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雄个体间脑、性腺的关键差异调控通路及繁殖调控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 性成熟雌雄蟹其脑、性腺组织具有性别差异调控模式。脑内差异表达通路主要涉及信号转导、性激素调控及环境适应应答, 性腺内关键差异调控通路主要涉及激素调控、氨基酸代谢调控等。脑内繁殖调控关键基因主要涉及发育及内稳态调控等, 如 III 型纤连蛋白域结合蛋白 3a (FNDC3A)、反式甲酸 2 (INF2)、神经胶质蛋白(NRG)、假苷酸合酶 7 同系物(PUS7)、小泛素相关修饰子 3 (SUMO3)、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 性腺内关键调控基因主要涉及能源物质代谢、性细胞发育调控等, 如甾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 1 (SREBF1)、 卵泡刺激激素受体(FSH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苏氨酸激酶 4 (TSSK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mRNA 结合蛋白 3 (IGF2BP3)、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调节亚基 2 (PIK3R2)、胞质型多聚腺苷酸化原件结合蛋白(CPEB)等。本研究结果表明, 性成熟河蟹雌雄个体间的脑、性腺具有差异调控模式, 本转录组获得的差异调控通路及基因将为进一步开展河蟹繁殖调控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49.
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中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射阳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天然群体最低,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群体、F4A级和F4B级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射阳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人工选育中华绒螯蟹群体与长江水系天然群体间没有发生显著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间歇性断食饲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于2021年10—12月,以体质量为(9.91±1.50)g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试验组,其中E00为完全断食组,E25、E50和E75分别为投喂饱食量25%,50%和75%的断食组,E100为对照组;以养殖2 d为周期,第1天对试验组不同程度断食,第2天足量喂食,以此循环,E100正常喂食。结果表明,E00体质量增加量显著大于E100(P<0.05),各试验组饲料消耗量均显著小于E100(P<0.05);各组肝胰腺营养物质含量接近,E50肝代谢能力最强,肝胰腺谷丙转氨酶(ALT)活力与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和活力均显著强于E100(P<0.05);E25和E50溶菌酶含量高,同时存活率也高于其他组。指出,在2 d为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