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58篇
基础科学   19篇
  65篇
综合类   1588篇
农作物   49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金优 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湖南省常德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金 23A与本所育成的蜀恢 527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于 2002年 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因在米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被列为四川省"十五"重点示范推广组合,由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经营. 2004年 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2.
43.
籼粳两亚种在醋酶同工酶上的主要差异在于籼稻有6A而无7A,粳稻则相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位于西亚(如伊朗、阿富汗)的典型镰刀谷类型简单,多属于粳稻;而分布于南亚印、巴的非典型镰刀谷类型复杂,有籼亦有粳,还有许多既无6A又无7A的籼粳中间型。在栽培稻(如镰刀形谷)从南亚到西亚的传播途中,可能发生过从籼到粳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4.
粤优938最佳播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优938不同播期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产量是5月20日播种的,产量达到9825kg/hm^2。5月30日播种的,今年抽穗有困难。播期早,生育期长,个体分蘖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45.
杨广  邓雨斌 《种子科技》2001,19(5):283-284
初步探讨了九二○在新香优80制种中不同见穗指标和用量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见穗指标15%左右,九二○亩用量14-15g为最佳。  相似文献   
46.
安徽中籼稻主要产量因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2000—2005年的中籼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的42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产量性状作了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有效穗呈负相关。所以在中籼品种(组合)的高产育种中,应以选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即要选育穗大粒多型品种,不必过于追求有效穗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产量与全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即生育期短的品种(组合)也可以实现高产。主成份分析也表明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是高产育种主攻的关键。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籼稻品种(组合)高产育种策略建议,为中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选用7对SSR引物对7个水稻×玉米远缘后代不育株系及其双亲进行SSR分析。与母本扩增带型相比,共扩增出18条特异带,即表现为多态性。在检出的18条特异带中,13条的带型与父本相同,另5条的带型不同于双亲,即为变异带型。7个参试后代不育株系都检测到了SSR多态性标记,但各株系间检出多态性位点的数量存在差异,最多的一个株系ys-2同时检测到3个多态性标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很可能将玉米的某些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表明研究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改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48.
1产量表现 温12于1998年参加浙江省联合品比试验,产量为7 416kg/hm2,比对照浙733增产6.6%,居迟熟组第1位,温州市农科院大区品比试验产量6 507kg/hm2,比浙733增产5.8%.  相似文献   
49.
黔育417是我所“七五”攻关育成的中籼品种,为促进推广,提高产量和效益,1990~1992年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试点概况和试验内容试验主要在河南豫南地区和贵州安龙、贵阳进行。豫南试点,地处北纬31~33°之间,年均温14.8~15.1℃,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是河南水稻主要产区,也是中籼分布纬度高的省份。贵州安龙和贵阳,北纬24.51~26.35°,海拔1140~1360米,年均温15~15.2℃,降雨量1128~1256毫米,是稻油、稻  相似文献   
50.
该品种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兼用型杂交籼稻组合,200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江西省主推品种。2000年引进试种试制,该组合在宜黄县作为一晚栽培,生育期135~140d,一般产量9t/hm^2左右,米质、抗性均较好;作为二晚栽培,全生育期125d左右,一般产量7.3t/hm^2,米质、抗性好,较适宜平原地区种植。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