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is study provides basis inform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area. Through the survey in Miyun watershed, the economical benefit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five typical forest types have been studied by calculating the biomass from the timber accumulation data and converting to the money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uration of 100 years, at a discount rate of 5%, and 197 RMB yuan/t as the price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present value (PV)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different forests are: 6900-9300 yuan/ha in Chinese pine forest,6100-8200 yuan/ha in oak forest, 4500-6100 yuan/ha in other broadleaf forests, 2300-3200 yuan/ha in shrubs and 1300-1800 yuan/ha in cypress forest. The annual mean economic benefi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770-1040 yuan/ha. The pine forest has the high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benefit, followed by oak forest, other broadleaf forest, shrubs, and cypress forest. If the land is suitable for all forests, pine forest and oak forest should be planted in order to sequestrate more carbon.  相似文献   
42.
采用耕地质量监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江苏省吴江市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并与该市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吴江市土壤耕层平均有机碳密度比1982年提高(0.14±0.05)t·hm-2·cm-1;在稻田、桑园、菜地、林地、果园、旱地6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并比1982年稻田耕层有机碳密度增加(0.21±0.06)t·hm-2·cm-1.近20多年来,吴江市水稻土的碳固定增加了1.8×103 t,但由于该市的耕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总土壤表层有机碳库的减少量为14.32×105 t.因此,稻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在陆地碳固定上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3.
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与土壤特性、土壤管理方式及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有关;黏粒含量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免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耕地;取样方式及数量对土壤有机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检测土壤有机碳的最佳取样方法设计为4×2或3×3,即每块试验地取4或3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取2或3个土样。  相似文献   
44.
SO2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廖飞勇  何平  谢瑛 《经济林研究》2003,21(3):85-87,94
S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SO2对光合色素、光合强度、叶绿素荧不光、电子传递、乙醇酸代谢和碳固定的影响,并对以后SO2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壤碳库是输入、输出土壤碳量的平衡:大气CO2浓度升高有可能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理过程来增加输入土壤的碳量,输入土壤碳量的增加使土壤成为一个潜在的碳汇,有可能缓解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但另一方面输入土壤碳量的增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能量,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因此土壤呼吸增强,土壤碳输出增加.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输入、输出的影响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46.
研究河口湿地暗碳固定对于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估河口湿地碳汇潜力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崇明东滩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14C同位素标记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分布对沉积物暗碳固定的影响及其关键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1)崇明东滩湿地光滩、芦苇、互花米草区域沉积物的年平均暗碳固定速率分别为1.27±0.66、0.88±0.40、1.37±0.63 mmol m-2 d-1;2)河口湿地沉积物暗碳固定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中夏季沉积物DCF速率显著上升,但极端高温对暗碳固定具有一定抑制作用;3)互花米草促进了沉积物中的暗碳固定,而芦苇区沉积物DCF速率则相对光滩有所降低;4)不同植被通过调节NH4+Fe3+S2-以及关键功能基因(cbbL、cbbM)丰度进而影响沉积物中的暗碳固定。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估河口湿地碳汇潜力及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借鉴与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7.
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生物炭(biochar)在土壤改良,污染物修复和固碳等方面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并能够实现碳封存和减缓气候变暖目的的管理策略.为此,本文重点概述了生物炭固碳的原理、特点、原因及潜力,并展望了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理论研究方向,为生物炭固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
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土地整理对土壤的强扰动会影响土壤的碳循环平衡,为了研究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通过间接采样和随机采样方法,采集了江苏3个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前后土样进行有机质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其变化差异原因。主要结论有:1)通过土地整理,3个土地整理区土壤碳含量都有得到提高。其中,苏南丹阳土地整理区碳质量分数提高了26.05%,碳密度提高23.87%,提高幅度最大,碳密度变化方向与碳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提高幅度低于碳含量。这与各整理区原有土质、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方式、施工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2)水田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旱地碳质量分数,但是经过土地整理旱地碳含量提高幅度大于水田,水田在整理前后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大。3)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应制定适宜的土地整理规划,实施有利于土壤固碳的土地整理工程。  相似文献   
49.
城市森林及其管理相关政策作为减少CO2排放的有效策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方法来定量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根据化石能源使用量及其碳排放因子核算了广州城市能源碳排放,最后评估了城市森林碳抵消效果。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为654.42×104t,平均碳密度为28.81 t/hm2,而森林碳固定量为658732 t/a,平均固碳率为2.90 t·hm-2·a-1。2005-2010年广州市年均能源碳排放则达到2907.41×104t。广州城市森林碳储量约为城市年均能源碳排放的22.51%,其通过碳固定年均能够抵消年均碳排放的2.27%,不过从城市森林综合效益来看其仍是城市低碳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分析了林型组成和林龄结构对于广州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的影响,并从森林管理角度为城市森林碳汇提升提出建议。这些结果和讨论有助于评估城市森林碳汇在抵消碳排放中所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农田土壤作为大气CO2的源和库,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角色日渐被认识。本文围绕土壤固碳的基本问题,总结了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研究表明,目前耕地的地力不稳,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农田土壤固碳的潜力较大。因此,加强不同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固碳过程、固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合理优化的农业管理措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