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37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与经济常出现失衡现象。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与模糊数学等理论建立了对人口与经济的复合系统协调度的测度与评价模型,并以武威市1999~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2.
宫继萍  石培基  杨雪梅  吴文婕 《土壤》2013,45(1):143-151
基于GIS技术,利用移动窗口法,首先分析了1987年、2000年、2010年石羊河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然后根据2000年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河流流向梯度(Tr1)和垂直于河流流向梯度(Tr2)设置了两条样带,采样间隔为lkm,获得了景观沿两个样带方向的梯度格局特征;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景观格局指数为目标物种,利用RDA方法研究了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石羊河流域内景观基质为未利用地;②流域景观格局指数值分布呈现明显的自南向北的梯度差异,③景观格局指数在Tr1和Tr2样带上均有明显变化.Tr1样带2010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值明显低于1987年,Tr2样带景观格局指数值时间变化不明显;④RDA分析表明: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Tr1样带景观梯度格局与高程、降水、温度相关性较好,Tr2样带景观梯度格局与温度、人口、GDP相关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3.
引入水资源足迹的概念,以水资源足迹的计算为基础,对武威市1995-2009年水资源足迹、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模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动态均衡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与水资源足迹、城乡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已刻不容缓.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他指标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因此,在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措施的同时,必须考虑其水资源足迹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构建了一个全面评价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模型、动态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90×108元,生态赤字减少了14m2/人,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合理,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果也显示出该模型体系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近20多年来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1986,1994,2000和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20多年来石羊河流域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在全流域草地和沙地占据优势,而武威绿洲以耕地占绝对优势,民勤绿洲则以耕地和沙地共同占主导地位,主要景观的变化则以民勤绿洲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减少最为显著;流域整体景观结构较为稳定,但流域小区域内,景观演变较为突出;流域景观变化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武威和民勤绿洲区,而各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荒漠和绿洲的交错地带。尤其从2000年到2006年6年时间里,绿洲化趋势在武威绿洲发展明显,耕地增加显著,沙地大量减少。而在民勤绿洲,耕地虽有所增加,但沙漠化进程大于绿洲和农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6.
基于GIS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娜  石培基  李建豹 《土壤》2012,44(3):492-497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了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9个指标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了甘肃省87个县域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生成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级图。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和南部好,西部和北部差。其中兰州、合作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安定区发展水平最低,河西走廊区域较差,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研究结果与甘肃省实际情况大致相符,模型可信度较高。最后,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甘州区为例,对其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5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均较高2;005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可划分成4种类型区;人口增长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是信息熵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8.
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在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土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较好地揭示了土地利用中人地作用的链式关系。本文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2个指标层。同时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和GIS方法,对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显著,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陇中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河西较高,陇东南最低;PSR系统的协调指数与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正相关,充分说明了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较高。最后,在结论基础上提出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甘肃省2007年行业经济及用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地区水资源投入产出表。通过对甘肃省行业用水系数、用水乘数、用水量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各行业对经济系统的水资源消耗间接拉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经济系统内部行业间虚拟水的转移,分析了经济系统内部虚拟水的流向,并通过计算甘肃省虚拟水的进出口量对经济系统间虚拟水的流向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用水系数、用水量在该省行业中处于最高,对经济系统水资源的间接拉动影响较小,是主要的虚拟水输出行业。其中一部分虚拟水流向制造业,经由制造业流向建筑业与服务业等行业,另一部分流向省外。在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的过程中,由于行业间水资源消耗的关联性,考虑到其他行业对种植业的间接拉动,在采取缩小种植业规模提高种植业节水效率及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应将减少消费端的物质消费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50.
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陇南市城市空间拓展难的现实,从建设用地投人产出、用地结构、强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原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