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9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833篇
林业   2530篇
农学   1479篇
基础科学   868篇
  1827篇
综合类   10685篇
农作物   862篇
水产渔业   450篇
畜牧兽医   3756篇
园艺   1728篇
植物保护   64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644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42篇
  2014年   1313篇
  2013年   1280篇
  2012年   1524篇
  2011年   1584篇
  2010年   1497篇
  2009年   1420篇
  2008年   1467篇
  2007年   1203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1066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808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RC为20 cm、ML为10 cm(T3处理)时,复配层土壤孔隙度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6.7%,容重下降了11.1%。与对照组相比,T3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0.25)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8、12.3倍和27.9倍;T2(RC为25 cm、ML为5 cm)、T3处理更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较对照组除在0.25~0.5、0.5~1 mm的粒级有较大增加外,在2~5 mm和>5 mm粒径范围也有明显增加。0~20 cm土层中,即使在考虑对照组前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也与对照组相近甚至更高,且高于其他试验组,表现出更好的有机质赋存能力。T3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其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23.9%。研究表明,当复配土壤RC为20 cm、ML为10 cm时,土壤具有最佳的性状和生产力。试验初步证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可为GLCP新造地的改良及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根系构型影响作物的抗旱能力,研究磷肥施用深度调节苦荞根系分布的可行性,为贫瘠干旱地区苦荞的生长提供科学养分管理措施。  【方法】  以‘黑丰1号’苦荞 (Fagopyrum tataricum L.) 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管土柱 (直径25 cm、高50 cm) 栽培试验,设置田间持水量65%~75% (W1)、45%~55% (W2) 和35%~45% (W3) 3种土壤水分条件,磷肥施用深度分别设置距离地表10 cm (P10)、20 cm (P20)、30 cm (P30) 以及3层均匀施用 (P-all) 4种方式,共有12个处理。在苦荞幼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处理,生长22天后取样,测定根系构型,并记录生物量。  【结果】  干旱胁迫抑制了苦荞植株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以及根系发育,其中W3水分条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导致苦荞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W1水分条件分别下降17.20%、18.03%和23.17%;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下降16.97%、20.39%和17.39%;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根系干物质量分别下降39.16%、28.60%。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与W1水分条件相比,W2、W3水分条件下0—10和10—20 cm土层平均根长分别下降30.18%和27.55%、41.83%和41.02%,根系干物质量分别下降36.62%和33.61%、49.72%和48.11%;而20—30和30—45 cm土层中的苦荞平均根长则分别增加33.53%和42.52%、31.74%和50.95%,根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3.70%和26.84%、5.85%和28.64%。深层施磷促进施磷层土壤根系生长,与P-all处理相比,P10处理10—20 cm土层根长平均增加18.96%,P20处理20—30 cm土层平均增加32.39%,P30处理30—45 cm土层平均增加28.73%,根系干物质量依次分别增加26.62%、30.74%和24.6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条件下,0—10和10—20 cm土层根系干物质量均表现为P1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磷处理,且其他处理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而20—30、30—45 cm土层根系干物质量则表现为P20、P30施磷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结论】  水分和施磷深度对苦荞苗期植株生长以及根系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在干旱胁迫下,增加磷肥的施用深度可促进苦荞根系在20—45 cm深土壤中的分布,显著扩大根系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获取空间,并最终促进苦荞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采样仅限于苦荞苗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磷肥以10 cm的施肥深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3.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进行有效监测和监督日益迫切,这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方法】文章通过文 献梳理,整理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结合调查研究及工作中汇聚的 时空数据资源,提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的思路,将对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查。【结果】该文提出了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数据资源 库、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举报核查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系统的建 设思路,从而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将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监 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结论】利用基于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 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进行有效监督和 核查,实现整治效果全过程的在线监管,充分发挥信息化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独特 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沙棘内生菌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素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于沙棘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中提取了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 extracts),并经液相色谱对PVE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富集纯化。通过水稻液培试验,设无盐(CK)、添加NaCl(NS)、添加PVE和NaCl(PN1)、添加PVE纯化物和NaCl(PN2)4个处理,研究生物刺激素对水稻的耐盐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刺激素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造成的严重抑制。PN1、PN2处理较NS处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的干质量,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了根系的直径和吸收面积,但根长相较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N2处理叶片鲜质量、叶片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较PN1处理分别增加了12.44%、1.13%和0.42%。与NS处理相比,PN1和PN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4.08%和40.82%,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3.90%和18.86%,PN1和PN2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6%和20.97%。PN2处理叶片和根系中的Na+含量较NS处理分别降低了36.31%和10.85%,从而降低了Na+/K+,保证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PVE及PVE纯化物在极低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并通过减少水分流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速率来减轻氧化损伤,同时以降低Na+流入的方式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棕地再开发决策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以“建设用地准入机制”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为指导思想和标准依据,结合环境、经济、社会和地块特征等因素,构建棕地再开发决策指标体系及决策模型,运用模糊综合法对目标地块拟开发方向进行决策模拟。以广东省F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为基础,结合“三旧改造”规划方案,测算土壤污染程度,采用ArcGIS进行可视化安全评估,对目标地块再开发方向进行决策模拟,并以变动权重组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37%的棕地再开发方向需要修正,在各影响因子中,环境因素权重最大,地块特征其次,社会和经济因素最小。研究表明,模拟决策模型确定的土地分级分类风险管控措施对棕地再开发决策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以四川省什邡市某老旧工业园周边农田区域地下水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并评价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下水总体表现为以Zn、Cu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富集,Cr与Cu空间分异较大,受外界干扰比较显著,Cr与Cu、Cu与Pb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93、0.629(P0.01),表明其污染源可能相同;地下水中各项重金属单因子指数表现为NiPbMnZnCuCr,据单项潜在生态污染指数计算结果,Cu具有中度潜在生态风险,此外,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97.27,属轻度污染,且占比达到总调查区域的96.2%。总体而言,该老旧工业园对周边农田区域浅层地下水产生了轻度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用不同浓度(40、80、120、160、200、240 mmol/L)NaCl溶液胁迫处理罗汉果幼苗,并观察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罗汉果幼苗的生长量逐渐降低,当盐浓度为120 mmol/L时,罗汉果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鲜质量分别较CK减少26.76%、23.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强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盐浓度为12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此外,CAT活性与MDA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盐浓度达120 mmol/L以上时,会严重抑制罗汉果幼苗的生长,甚至会造成幼苗死亡。  相似文献   
48.
49.
为黄柏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45nm处检测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药材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最佳工艺为温度59℃,超声40min,液料比30∶1(mL∶g);该提取条件下,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6.73%。  相似文献   
50.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