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1152篇
  481篇
综合类   2346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31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介绍了怀洪新河灌区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良农村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分析了灌区建设的必要性,以期为怀洪新河灌区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大型渠灌区的尾部节水改造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与利用效率,缓解目前灌区用水紧张矛盾的重要措施。分析江苏省大型渠灌区农业灌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省宿迁市船行灌区为例,提出将大型渠灌区尾部从原灌区分离形成若干独立的小型灌溉系统、进行灌区尾部节水改造的3种可能方案,并通过经济分析对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得到在大型渠灌区尾部建立内部小型提水灌溉系统,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和渠道输水灌溉相结合是技术经济效果理想的可行节水技术改造方案,对未来江苏省大型渠灌区的节水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农业灌区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农业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灌区管理对策,以期为提高农业灌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4.
根据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基于SPEI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河西地区年代际、四季干旱及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NSO 事件与该区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变化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干旱次数增多、干旱程度加重。季节时间变化上,河西地区春、夏、秋季均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最为突出,夏季次之,冬季略呈变湿趋势。空间变化上,整个河西地区春季均呈干旱化趋势,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春旱趋势极为显著,其中春旱趋势最显著的地方是金塔;冬季整个研究区趋于湿润化。各季节干旱高频区分别集中在:春季在金塔、民勤地区,夏季在河西西北部,秋季在河西中东部及西部的安西—玉门一线,冬季在101°E以西的河西地区。河西地区秋季SPEI与SSTA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弱。ENSO事件发生强度与河西地区SPEI影响因子的多项式拟合关系表明,ENSO事件强度对温度的影响高于降水;其中在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少数年份降水有所增加,对气温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5.
农田灌溉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多存在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现象,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传感、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土壤墒情及灌溉流量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数据的远程存储与分析以及灌溉的自动控制,该系统的研究对安徽省智能灌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宝鸡峡灌区小麦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实际耗水和施肥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小麦水足迹的各项指标,分析了小麦水足迹各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推导了总水足迹变化量分解公式,细致定量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总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灌区小麦总水足迹1994—2010年均值为6.73亿m~3,Mann-Kendall检验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变幅为-0.17亿m~3/a,水足迹结构由蓝水主导演变为灰水主导。单位产量的小麦生产水足迹、生产绿水、蓝水和灰水足迹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4、0.36、0.32、0.37 m3/kg。生产水足迹、生产绿水和蓝水足迹在灌区内从西向东呈递增趋势,生产灰水足迹以兴平为中心向两侧递增。归因分析表明,影响灌区小麦总水足迹变化的主导因子为人类活动,其贡献率和为-113.57%,而气候变化因子的贡献率仅为13.57%。人类活动因子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溉定额(-56.58%)、总种植面积(-55.78%)、小麦种植比例(-43.76%)、单位面积施氮量(39.96%)、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59%)。  相似文献   
4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个灌区的相对效率为1.000,达到DEA有效;灌区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显著,绝大部分(327个)不足0.300,省区尺度生产效率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各投入指标对应存在冗余灌区个数分别为319(有效灌溉面积)、369(绿水)、155(蓝水)、298(化肥)及207(农业机械);非DEA有效灌区5个投入指标的可减少量占所有评价单元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8%、39.2%、18.1%、29.0%以及19.9%。综上可知,各非DEA有效灌区应根据自身投入指标冗余状况优化配置和管理资源以提高区域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其中绿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全国范围内广泛面临的问题;东北和西北地区需注重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南方粮食主产区应注重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48.
大型灌区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该文以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组织设计方案。通过对灌区相关工程的的维修养护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灌区的配水效能,大幅提高了灌区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9.
伊犁察南灌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与运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伊犁河谷察南灌区为研究区,运用磁感式电导率快速获取技术及室内分析相结合手段,通过构建盐分解译模型,获取2015年及2016年秋季0~30 cm、30~60 cm、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对土壤各土层进行了盐渍化分级统计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对研究区高程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调查河流影响范围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旨在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及同类型灌区磁感式盐渍土地快速精量诊断评估与利用规划技术体系,了解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田土盐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土盐时空运移机理进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相比于2015年秋季,2016年秋季研究区非盐化土面积显著减小,中度盐化土面积显著增加,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呈现向中度盐化土演变的趋势;研究区土壤盐分呈现向中部及东部区域运移的趋势,盐化土面积增加,且盐分含量均值增大;另外,在空间大尺度范围上,河流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局域小尺度范围内,地势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0.
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套灌区紫花苜蓿的耗水规律,同时对现有灌溉制度进行优化,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灌水水平对前两茬苜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蕾期和开花期是紫花苜蓿耗水的旺盛阶段,该阶段土壤水分亏缺会直接影响苜蓿产量的形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得到了两茬紫花苜蓿各生育期的敏感性系数,分别在0.103~0.731和0.041~0.375之间,且以现蕾期和开花期为最大,说明这两个生育阶段为苜蓿生长的关键阶段。以Jensen模型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初步优化了两茬紫花苜蓿生育期内的灌溉制度,第1茬灌溉定额以1 400 m3/hm~2为宜,第2茬以2 300 m3/hm~2为宜,两茬灌水次数分别以4次和5次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