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7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业科技管理》2017,(5):56-60
文章分析了2000~2015年中美花生种植面积、生产成本及收益,发现我国花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国花生在生产方式、科技运用和政府支持等方面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我国花生生产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通过加快机械化研究与推广、发展花生适度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花生生产科技含量、加强花生的区域化和专用化生产布局、加大政策补贴力度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2.
该文研究了园艺生产上常用的4种基质和6种不同规格的育苗盘对工厂化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及穴盘规格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棉苗素质和育苗成本,以蛭石和砂子体积比1∶1配比的基质和孔径大小为3cm的穴盘对棉花工厂化育苗最合适。  相似文献   
43.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海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海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工厂化棉苗抗逆性形成的生理基础,通过表型观察与石蜡切片分析,比较了工厂化棉苗与营养钵棉苗的形态及叶片解剖特征差异。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营养钵棉苗相比,工厂化棉苗表现为叶片边缘上凹、叶片厚度增加、苗高和叶鲜质量显著降低、根叶比增加143.8%;叶片气孔及解剖特征比较发现,工厂化棉苗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极显著加厚,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营养钵棉苗分别增加63.3%和40.8%。结果表明,工厂化棉苗较强的抗逆性与其较高的根叶比、叶片厚度、叶鲜质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5.
董文召 《中国种业》2013,(12):75-76
豫花15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熟高油多抗花生品种,2000年、2001年先后通过河南、安徽、北京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并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3年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6.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47.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白沙1016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豆型花生白沙1016是重要的花生种质资源.利用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5S和45SrDNA作探针对白沙1016根尖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两探针在白沙1016的12条染色体上能产生杂交信号,其中1对染色体长臂与短臂、2对染色体短臂、3对染色体长臂具有杂交信号.综合DAPI+染色带纹和染色体长度、臂比、面积等特征,可以将白沙1016大部分染色体区分开,为白沙1016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染色体遗传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8.
用相互嫁接和定量PCR分析棉花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棉花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机制, 本文选用对棉花黄萎病表现抗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材料海7124和Pima 90及感病的陆地棉(G. hirsutum)材料冀棉11, 通过相互嫁接的方法构建试验系统, 用棉花黄萎菌对其人工接种, 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分析其在感病和抗病棉花中侵染的差别。相互嫁接试验中感/抗和抗/感组合的病情指数介于感/感和抗/抗对照之间, 且相互嫁接棉株各个部位的IC值(侵染系数)也多介于其对照相应部位之间; 并且病情指数与不同部位IC值显著相关, 说明棉花黄萎菌可以通过接口在抗-感之间扩展。感/抗嫁接组合试验说明抗病材料的茎基部在抑制病原菌扩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抗/感类型试验说明抗病材料接口以上部分也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的作用。总之, 抗病海岛棉无论作为砧木还是接穗, 都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扩展, 说明抗病海岛棉对棉花黄萎菌具全株抗性, 但茎基部在抑制病原菌扩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同样, 感/抗和抗/感组合试验也说明感病材料的各个部位均不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殖和扩展。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各花生品种的露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不同抗性品种存...  相似文献   
50.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种植抗疫霉根腐病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具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新育成的大豆品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以明确大豆新品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64个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2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分离物PsJS2和Ps41-1的抗性。结果显示,对分离物Ps41-1和PsJS2抗病的分别有35个和16个品系,对Ps41-1和PsJS2为中间反应型的分别有16个和10个品系,其中对2个分离物均抗病的有16个品系,占鉴定品系的25%。使用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共分离标记WZInDel11进行新品系的基因型鉴定发现,对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均抗病的16个品系中有13个含有标记WZInDel11,对1个或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表现为中间反应型的5个大豆品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为杂合基因型,这些品系中的纯合抗病单株可直接选育成纯合抗病品系用于抗病育种。综合系谱分析结果推测,有2个品系可能含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Zheng,2个品系可能含RpsYD29,14个品系可能含有RpsZheng或其等位基因。表明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中含有优异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该研究结果将为病害防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