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2个水稻黄叶突变体的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粳稻品种中花11的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获得了2份黄叶突变体(Y-347和Y-427),经PCR等分析,表明这2个黄叶突变均与Ds转座子插入无关。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11杂交和回交试验,证明这2个黄叶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根据2个突变体间的杂交结果,初步表明,这2个突变体是由2个位点发生突变产生的。  相似文献   
42.
水稻愈伤组织中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与遗传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湘早籼33和01早5202为材料,探讨了其愈伤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农杆菌遗传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继代培养时期的愈伤组织,农杆菌遗传转化频率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内源IAA和Z含量与愈伤组织转化频率呈正相关,而内源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与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
44.
香根草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大量快速繁殖.其基部分蘖节在MS+BA 4.0mg/L+NAA0.2mg/L培养基上具有72.7%的无菌芽诱导率;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增殖系数为11.7;芽苗培养于MS+IBA0.2mg/L+NAA0.2mg/L培养基上20d后,99.1%试管苗分化出良好的根系.  相似文献   
45.
用已定位的94个RFLP标记为探针,测定了1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的F_2群体中58个单株及其双亲的RFLP表现。根据各标记F_2群体中的连锁分析资料,初步重建了水稻RFLP遗传作图群体。结果表明:51个标记被定位在10条染色体上,它们的连锁群和定位位置相同于原遗传图;18个标记揭示了双亲间的多态性,但是,没有发现与其它标记的连锁关系;12个标记至少在1种酶切条件下揭示出RFLP,然而,它们现属的连锁群有别于原遗传图;其余13个标记无法揭示RFLP存在。这一遗传群体可供新的DNA标记的定位。  相似文献   
46.
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构建水稻Ds转座子插入突变群体中,获得了两份矮秆突变体,暂定名为矮242和矮915,经Basta抗生检测及PCR分子检测,确认矮秆242突变不是由Ds转座子插入所引起的,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11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证明这两个矮秆突变是受单基因所控制的隐性突变;通过矮242和矮915突变体之间的杂交遗传分析,F1株高表现正常,显然这两个矮秆基因不存在等位性。  相似文献   
47.
48.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控制作物育性的基因(TA29-Bamase)转化甘蓝生物体,培育出了甘蓝雄性不育植株。带有TA29-Barnase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园艺学性状与未转化植株相同,并且其性状在后代中稳定不变;不育植株的花朵表现雄蕊完全退化,但蜜腺和雌蕊健全,能接受外来花粉,杂交结实率较高,同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不育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不育株率占12.5%~85.7%;此外,不育性状具有镶嵌性。  相似文献   
49.
粳稻恢复系bar基因纯系的选育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粳稻恢复系H84中,获得12棵转基因阳性苗。T1个体的叶片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8个群体的分离比符合3∶1分离;对T3株系进行芽苗的除草剂抗性鉴定,从中获得了10个抗性表现为纯合的株系。用这些株系与1513A不育系杂交,并分别鉴定和测定了F1杂种的除草剂抗性、纯度、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F1杂种对Basta除草剂均表现为抗性,F1的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显然bar基因的插入对该恢复系的恢复力和与不育系的配合力没有影响,同时显示bar基因的应用,对控制水稻杂交种的纯度和田间杂草以及提高产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百合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剥除胚乳的两个百合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5d后即开始萌发,15d后,萌发率达88%。在不同激素含量的培养基比较试验中,发现以MS+NAA0.5mg/L+KT1.0mg/L激素浓度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中,75%的种胚长成完整植株,12.5%的种胚长出幼芽,培养过程中,无根的幼苗生长至3cm左右,约5张叶片时,转移至MS+NAA0.1mg/L的培养基上,2 ̄3周后,有80%的幼苗长出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