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的室内抑菌作用、诱导抗病效果及诱导苹果叶片后各种抗病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对A.mali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 g/mL的水杨酸和500 μg/mL的壳聚糖对A.mali的抑制率较低,仅为5.33%和4.73%,但诱导抗病效果较显著,分别达到70.90%和77.77%.两种药剂诱导叶片后,叶片中POD、PAL活性以及木质素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随时间的增长,POD和PAL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天,POD和PAL酶活性均达到峰值;而壳聚糖诱导后PPO活性随时间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但水杨酸对PPO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梨上瘿螨在甘肃省陇西县梨树上发生普遍,主要以成螨为害嫩叶,受害叶片明显皱缩,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发生病变。调查发现梨上瘿螨主要以成螨在树皮裂缝、芽鳞下越冬,分别占越冬种群总量的41.79%和37.20%;其次,有少量在介壳虫的死介壳下和剪锯口越冬。梨上瘿螨于4月下旬开始为害,为害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瘿螨的种群数量逐渐降低,并寻找越冬场所越冬。  相似文献   
43.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水杨酸、纳米硅、草酸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为百合生长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和诱导寄主抗性效果。[结果]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43%,但处理百合叶片后,诱导百合产生较高抗病性。在100、50 μg/mL和25 μg/mL浓度下,纳米硅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55.55%、60.69%、48.57%。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使观赏百合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第1 天达到峰值,纳米硅可以使过氧化物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草酸铵可以使苯丙氨酸解氨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3.95倍、2.10倍和1.15倍;先诱导处理再接种黑斑病菌1 d后叶片组织内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处理7 d后田间诱导防病效果分别为35.38%、43.55%和31.07%;处理14 d后,与第7天相比诱导防病效果明显降低。[结论]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3种化学物质对百合均有一定诱导抗病作用,其中纳米硅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可达到48%以上。  相似文献   
44.
桃畸果病的发生及对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桃产区发现了一种由下心瘿螨(Eriophyes catacardiae Keifer)为害引起的桃果实病害,该病导致桃果实严重畸形。 2009-2010年对桃产区调查结果表明:下心瘿螨3月下旬到4月初出蛰为害,桃畸果平均发生率2009年为40.30%,2010年为73.65%,严重时高达86%。进一步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表明:被害桃果一些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受害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下降了55.3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了66.16%,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了64.95%,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了111.57%,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53.46%。  相似文献   
45.
甘肃省大丽花病毒病病原鉴定及病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受病毒感染的甘肃省临洮县大丽花进行间接ELISA和鉴别寄主测定,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MV)是其病原之一。田间调查表明大丽花病毒病在甘肃临洮县发生普遍,发病率达36%;其主要症状有花叶、卷叶花叶、蕨叶和矮缩。不同大丽花品种之间病毒病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鹦嘴红’发病率最低,只有7.43%,而‘洮阳荷花’发病率最高,达到42.47%。大丽花感染病毒后叶绿素(a+b)比正常的下降了23.61%;在叶片组织病变观察中,发现叶片感染病毒后叶绿体内的淀粉颗粒含量增多且肿大,油粒增多,几乎占满整个叶绿体结构。  相似文献   
46.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兰州百合贮存期鳞茎腐烂病菌高效低毒的铜制剂及其混配剂,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两种铜制剂及其混配剂对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抑菌率、抑菌活性及其混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86.2%氧化亚铜WP和46%氢氧化铜WG以及化学药剂500 g/L异菌脲SC、80%代森锰锌WP、75%百菌清WP对裂褶菌抑菌活性均较好,EC50在6.44~89.60μg/mL;获得5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剂,分别为86.2%氧化亚铜WP∶500 g/L异菌脲SC(2∶8)、86.2%氧化亚铜WP∶75%百菌清WP(5∶5、8∶2、9∶1)、46%氢氧化铜WG∶75%百菌清WP(6∶4),其EC50和共毒系数为5.06~30.16μg/mL和137.91~221.03;离体防效测定发现,86.2%氧化亚铜WP∶75%百菌清WP(5∶5)和86.2%氧化亚铜WP∶500 g/L异菌脲SC(2∶8)对裂褶菌引起的兰州百合鳞茎腐烂病的防效较好,保护作用防效和治疗作用防效在86.62%和78.44%以上,分别比86....  相似文献   
47.
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对兰州百合枯萎病鳞茎及病田土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及土壤稀释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测定致病性,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分生孢子的大小等形态特征鉴定菌种.【结果】从病株鳞茎上分离得F1、F2、F3、F4共4种镰刀菌,分离频率依次为25%、15%、5%、5%,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镰刀菌F5.经过致病性分析,鳞片刺伤后接种,鳞片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DI)分别为85.42、80.83、75.83、64.58、82.08;鳞片无刺伤接种,鳞片发病率分别为85.71%、47.62%、42.86%、19.05%、57.14%,病情指数分别为(DI)分别为53.57、22.62、21.43、9.52、25.00.鉴定结果为F1: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2: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F3: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F4:烟草镰刀菌(Fusarium.tabacinum)、F5: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结论】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致病能力较强,为兰州百合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合欢树羞木虱的调查,发现成虫、若虫均可刺吸为害,每片小叶平均虫口密度成虫1.5头,若虫4.8头,卵8.6粒。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乳油、3%功夫乳油、25%氧乐氰乳油、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种药剂,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合欢羞木虱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25%氧乐氰乳油、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种药剂对合欢羞木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55.3、13.3、41.8μg/mL,3种药剂喷雾处理后3 d、7 d时,对合欢羞木虱的室内平均防治效果均高于59%。其中25%氧乐氰乳油防效最高,处理后3 d、7 d的防效分别为68.0%、81.4%;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60.7%、74.8%;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最低分别为59.1%、72.7%,3种药剂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低温处理对亚洲百合种球萌发及开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亚洲百合品种的种球进行低温处理,观察了处理时间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种球萌发及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丽安娜与普莱托低温处理50d、瑞塔与艾德林娜低温处理36d时种球萌发迅速、整齐;花茎长度和第1花苞大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加长或增多,后缩短或减少的趋势,4个品种间效果不同,不同规格间效果接近;花苞数目和花期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先增大或延长,后减少或缩短的趋势,且4个品种间、不同规格的种球间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50.
 黄瓜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能侵染1000多种的单、双子叶植物.该病毒可经75种蚜虫传播,有些分离物还可通过种子传播,是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