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38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1132篇
林业   1911篇
农学   1825篇
基础科学   739篇
  1785篇
综合类   14444篇
农作物   1313篇
水产渔业   843篇
畜牧兽医   13356篇
园艺   2264篇
植物保护   1657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882篇
  2021年   931篇
  2020年   952篇
  2019年   1291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910篇
  2016年   1057篇
  2015年   1290篇
  2014年   2124篇
  2013年   1999篇
  2012年   2754篇
  2011年   2711篇
  2010年   2405篇
  2009年   2478篇
  2008年   2465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834篇
  2005年   1643篇
  2004年   1245篇
  2003年   1118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633篇
  1999年   533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张家口坝上地区杨树退化防护林根蘖苗更新试验,在退化防护林带边缘开沟或林内小块状采伐并开沟,可促发杨树断根萌生根蘖苗,经过初步定株、埋土等抚育管理,能迅速满足退化杨树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42.
探讨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益的差异,对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典型取样和室内测定方法,研究了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崩解速率和缓冲带内沙棘细根的比根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优化程度逐渐提高。随沙棘缓冲带带宽的逐渐增加,土壤内细根的比根长也随之增加。沙棘缓冲带能有效降低沙棘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崩解速率,并且带宽与土壤崩解速率呈负相关。比根长与崩解速率在0.05检验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当缓冲带带宽大于15 m时,林带内土壤中的细根比根长不再具有差异性,故15 m带宽的沙棘缓冲带为最适宽度。  相似文献   
43.
44.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_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45.
46.
47.
为滨海盐碱地区筛选适宜的苹果砧穗组合,分别将苹果品种金矮生和嘎啦嫁接到M9T337自根砧与M9T337中间砧(基砧为八棱海棠)上,比较了不同砧穗组合在滨海盐碱地区树体生长、光合性能、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金矮生和嘎啦M9T337自根砧的树体冠幅和单位面积枝量小于M9T337中间砧,中短枝比例高于中间砧;叶片SPAD值和除蒸腾速率之外的其他光合参数均高于M9T337中间砧;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均高于M9T337中间砧。综合分析认为,矮化自根砧苹果在滨海盐碱地区的栽培性状优于矮化中间砧。  相似文献   
48.
49.
50.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