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45篇
  4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伏牛山南坡的宛西境内海拔在200~2200m的农业耕作区域,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阶梯形坡度地势。该区域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境内年平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为830mm,年均日照2020h,无霜期230d,是河南省热量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退"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是十字花科蔬菜制种、越冬型栽培的最佳区域。近年来,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在此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繁种产业基地。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  相似文献   
42.
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由于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因地力水平、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玉米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尤其重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竖叶型中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中科4号在不同产量水平和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中科4号玉米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几种复合肥对玉米植株磷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通辽市辽河镇,以常规施肥为对照1(CK1)、不施肥为对照2(CK2),研究沃夫特(WFT)、红四方(HSF)、奥林丹(ALD)和世纪星(SJX)4种复合肥对玉米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SF 2年产量均居第一位,SJX和WFT次之。穗粒数HSF、WFT和SJX 2年均较高,千粒质量HSF 2年均最大。除大喇叭口期外,茎和籽粒中磷含量各生育期均为SJX最高,叶片中磷含量CK1和SJX较高,穗部磷含量各生育期为CK1最高,植株磷积累量各生育时期均为SJX最高。吐丝前植株磷吸收比例WFT和ALD较高,吐丝后植株磷吸收比例SJX最高;磷转运量及转运率茎中CK1最高,叶片SJX最高,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茎和叶片均为SJX最高。所以,HSF产量较高,可作为西辽河平原高产复合肥选择之一,SJX可促进玉米植株对磷素养分的吸收,尤其生育后期吸收比例较高,生育后期叶片磷转运率亦较高,亦可作为提高磷肥效率的复合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合常规分析手段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含量较高。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SF-Ⅰ)和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SF-Ⅱ)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除了播种期差异显著外,其余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CK)有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SF-Ⅰ、SF-Ⅱ和CK有机质含量除了播种期差异显著外,其余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SF-ⅡSF-ⅠCK;随着土层的下移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SF-ⅡSF-ⅠCK;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幅较高,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的下移逐渐下降,0~20 cm土层中,播种期至大喇叭口期秸秆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CK间差异显著,其余时期无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中,仅播种期秸秆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CK间差异显著。16S rDNA-PCR-DGGE分析可知,秸秆还田后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细菌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拔节期变化最大。SF-Ⅱ、SF-Ⅰ、CK土壤菌属不同,细菌多样性指数SF-ⅡSF-ⅠCK;秸秆深翻还田增加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尤其是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半干旱冷凉地区两年秸秆还田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比一年秸秆还田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5.
邰继承  杨恒山  张军 《草业科学》2012,29(1):150-155
草业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草业在我国大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本研究以科尔沁地区主体内蒙古通辽市为例,结合多年田间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农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并就加速农田种草科技进步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丰富农田种草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年、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尤以吐丝后为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4.5%(2009)和3.2%(2010),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8.5%(2009)和3.9%(2010)。超高产栽培春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为15.1%(2009)和14.9%(2010),转运量对产量贡献率为16.6%(2009)和18.5%(2010),确保了协调的源库关系。超高产栽培植株吐丝后氮、磷、钾的积累率及其对子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氮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30.0%(2009)和16.3%(2010),磷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10.8%(2009)和6.0%(2010),钾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7.9%(2009)和8.2%(2010),在生育后期保持了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超高产栽培玉米茎鞘中氮、磷转运率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叶片中氮、钾转运率低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超高产栽培玉米叶片氮的转运率为41.0%(2009)和42.9%(2010),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使叶片在玉米生育后期维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了探明外源水杨酸 (SA) 和一氧化氮 (NO) 协同缓解番茄幼苗盐渍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 【方法】 以番茄品种‘秦丰保冠’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单独和复配施用外源SA、NO供体硝普钠 (SNP) 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气体交换、光系统Ⅱ (PSⅡ) 光化学效率、激发能分配和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利用的影响。 【结果】 SA、SNP单独和复配处理均能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PSⅡ的损伤,其中以SA和SNP复配处理效果最好,3~7 d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 (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天线转化效率 (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P)、吸收光能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份额 (P) 和叶绿素荧光衰减率 (Rfd) 分别较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了25.5%~94.9%、9.5%~15.3%、25.7%~34.6%、38.8%~121.9%、74.2%~198.6%和22.2%~25.5%;初始荧光 (Fo)、PS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NPQ)、激发能压力 (1-qP)、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耗散的份额 (Ex)、天线热耗散的份额 (D) 和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 (β/α-1) 分别较胁迫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19.8%~23.5%、22.8%~23.4%、32.5%~39.9%、15.1%~19.1%、27.8%~31.4%和51.8%~72.8%。 【结论】 外源SA和NO在保护PSⅡ及光合电传递链免受盐害损伤,提高番茄幼苗耐盐性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8.
哲里木盟主要作物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81~1995年间哲里木盟主要作物产量波动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表明,粮豆总产和单产均在波动中有较大的提高,总产增幅趋势大于单产,单产年际波动大于总产,各种作物单产的波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均大于技术水平,气候因素中以温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9.
气象条件对西辽河平原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a生芦笋阿波罗为试材,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采笋期间气象条件对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芦笋日合格笋产量、总产量均与近3日(采笋当日及前2日)积温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日温度对笋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1日温度和前2日温度。采笋当日与前1日的日平均风速均与不合格笋的支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风力作用是形成弯曲笋和散头笋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最高、最低气温与不合格笋的支数、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温度日较差、空气湿度均与不合格笋支数和产量相关不显著。因此,西辽河平原种植芦笋在春季采笋期间设立风障、小拱棚等保护性设施是提高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甜格雷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分蘖数在生育前期消长明显,株高、茎叶比、LAI、光合色素含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在后期均呈显著差异;且品质和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处理间的鲜、干草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为20.00万株/hm2,可较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使鲜、干草和粗蛋白质都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