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春播二期条件下,冬性类品种的抽穗率均小于30%,均表现为未成熟;而春性类品种的抽穗率均大于30%,成熟情况表现为基本成熟和完全成熟。以抽穗率为主要分类指标,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两大类别。春播一期条件下,冬春性类不同类型品种抽穗率分为4个范围,以抽穗率为主要分级依据可把冬性类品种进一步分级。春播三期条件下,以抽穗率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苗穗期和成熟情况可把春性类品种进一步分级。春播抽穗率是评价小麦品种冬春性的主要依据指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可作为评价小麦春性的次级指标,苗期生长习性、品种成熟情况可作为评价小麦冬春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旱地小麦籽粒品质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200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产,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降低千粒重,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43.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44.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洛麦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0.149 5)、每穗粒数(0.062 9)、千粒重(-0.42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1.246 4)、每穗粒数(0.980 7)、千粒重(0.424 0),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洛麦22高产的主要因素,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洛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5.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1—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旱地小麦区试年份的推进,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茎变少,生育期缩短,产量、穗粒数、穗数逐渐提高,千粒质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冬小麦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地和旱地两种生态型的品种 ,采用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对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对杂种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 ,除千粒重外 ,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旱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主要对株高、穗下节长、单株穗数、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影响明显 ,且除株高和收获指数外 ,其余性状P1的方差均大于P2 的方差。说明水地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影响大 ,旱地亲本主要影响抗旱性状 ,水旱两种生态型杂交 ,实现了抗旱与丰产的有机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单株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 ,而显性基因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单穗重的影响较大。旱地小麦产量性状遗传力均较低 ,而株高、穗下节长、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47.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4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2007~2008年度国家黄淮旱地组区域试验中的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4品种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优,其次是A8品种,各品种的排列顺序为A4、A8、A6、A7、A9、A5、A2、A3、A10、A11和A1,这11个品种目前多数已通过生产试验或已审定,是区试和生产实际中表现较优的品系。本文分析结果和品种在区试中的表现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
洛麦22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好的水地小麦新品种。为了做好洛麦22的推广应用,摸索出洛麦22在河南省高产水肥地的产量特性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0.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