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套种1年生细叶青冈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采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对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并以马尾松纯林作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04.37 t·hm-2和245.94 t·hm-2;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处于主林层,其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1.80%;在林木总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在纯林中占总生物量的64.77%,在混交林中占60.17%,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8.62%、16.95%)>枝(8.99%、13.46%)>皮(6.55%、6.37%)>叶(1.07%、3.05%);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10 m高度的生物量分布比例为67.3%,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叶片主要分布于2~11 m及17~22 m两个高度范围,而马尾松纯林则集中分布于15~23 m之间;混交林根系在土壤中呈哑铃型分布,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 cm)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43.3%和28.2%;而在纯林中,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金字塔型分布;混交林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13.24 t·hm-2a-1,比纯林增加80.38%;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生产力大小为干>叶>枝>根>皮,纯林中表现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42.
李燕燕 《花卉》2020,(22):160-161
随着国内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升级,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森林防火成为现阶段保护林业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森林防火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森林保护工程工作开展,并且为森林留下安全隐患,严重制约林业发展。本文基于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探讨,针对当前的森林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森林火灾防护提出有效的措施,意在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开展,保障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43.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影响,描述了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并进行了优缺点的总结。本着互补原则,提出了两种生物修复技术结合的观点,对联合修复方案作了初步设定。  相似文献   
44.
板栗是我国的传统农副产品之一,有"铁杆粮食"之称。糖炒板栗以其独特的口味受到大众的宠爱,成为板栗的主要消费产品。但是因为贮藏问题,糖炒板栗不能成为广大消费者随时都能享受到的美味。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板栗乳饮料。像花生、核桃等坚果饮料的研制一样,如何阻止原料打浆后的褐变和如何保持饮料的稳定性是本实验研究的重点。试验中我们先通过简单的感官评定确定了板栗、水、奶粉的用量,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护色剂的配方和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了稳定剂的配方和添加量,最后我们对成品进行了指标测定和营养成分计算。  相似文献   
45.
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通过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分别施加5%和20%(钝化剂与土壤质量比)磷矿粉、木炭、坡缕石、钢渣4种钝化剂,测定了土壤p H值、重金属(Pb、Cd、Cu、Zn、As)生物有效态(单级提取)和各赋存形态(分级提取)的变化,评价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比表面-孔径分布仪测定了钝化剂的物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特征,并探讨了钝化剂的修复机制。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单级提取结果表明,在20%处理下,坡缕石、钢渣、磷矿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5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其中坡缕石降低Pb、Cd、Cu、As的最高比例可分别达54.3%、48.8%、50.0%、35.0%,钢渣降低Zn则高达43.7%。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的分级提取结果表明,20%坡缕石能使植物易吸收的土壤可交换态Pb显著减少,而使难吸收的残渣态Pb显著增加;20%坡缕石、钢渣或磷矿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20%钢渣或20%磷矿粉处理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明显减少,坡缕石处理使残渣态Zn显著增加;钢渣或20%磷矿粉能显著增加残渣态Cu含量;添加20%磷矿粉后生物难吸收的钙型砷含量显著增加。4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钝化机制各有不同,木炭和坡缕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对重金属的钝化以吸附和表面络合为主;钢渣和磷矿粉具有较高的p H值,其对重金属的修复机制以化学沉淀为主。  相似文献   
46.
重庆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的商贸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旅游区、工业区、农业区共40个街道灰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总量,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呈累积趋势.其中,Hg,Cr,Cu,Pb的变异系数超过了30%,受人为影响较大;儿童和成人对几种重金属的3种摄入方式大小依次为:手口暴露、皮肤暴露、呼吸暴露,儿童受到的伤害高于成人;重金属Cd和Ni的致癌风险度分别为3.6×10-8,5.3×10-7,低于国际防辐射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10-5,显示较低的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度为6.5×10-5,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效应,应引起重视;其中,Cr元素中,商贸区和交通区的致癌风险度高于其他功能区.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亚热带红壤区土壤微团聚体中铁铝氧化物与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关系,为该区域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区典型林分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胶结物中铁铝氧化物含量、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并分析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微团聚...  相似文献   
48.
选择江西泰和红壤退化区25年的自然恢复草地和2种恢复林地,测定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δ13 C,探讨了森林恢复过程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和周转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大团聚比例最高,微团聚体比例最低,木荷林0-20cm土层大团聚体比例平均值高于马尾松林和草地;木荷林表层土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草地,表层土粉黏粒(<53μm)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有机碳δ13 C最低;草地表层土团聚体中有机碳δ13 C值比全土降低幅度最大,阔叶林中居中;3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大团聚体总有机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粉黏粒,最小的是微团聚体,来自人工林的新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大团聚体中;马尾松林和木荷林表层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周转时间为41~53年,低于10-20cm土层,2种林分粉黏粒中有机碳的周转时间最短,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周转时间最长。研究表明以常绿阔叶树木荷直接进行植被恢复能够有效提升土壤地力,不仅提高了全土中的有机碳含量,也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而以先锋树种马尾松进行的植被恢复效果弱于木荷林,应当采取一定营林措施促进马尾松林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9.
赵艳  李燕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2):4397-4407
【目的】建立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水稻安全性评价的亲本对照-转基因株系-非转基因对照(parent control-transgenic plant-nontransgenic control,PTN)系统。通过实质等同性比对分析,追溯GM水稻种子蛋白质非预期变异的技术根源,为GM水稻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M水稻植株培育的技术原理,收集转基因株系(transgenic line,T)、亲本品种(parent variety,P)及其他遗传学背景相关的非转基因组培再生株系(non-transgenic regeneration line from tissue culture,NR)和非转基因遗传分离阴性后代株系(non-transgenic segregated negative offspring line,NS)等对照样本。以转2mG2-epsps抗草甘膦GM水稻株系T13和T23及各自的PTN系统对照样本(P、NR和NS)为试验材料,以种子蛋白质含量和组分的非预期变异为研究对象,根据PTN样本间的多重比较结果解析并追溯GM水稻非预期变异的技术根源。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的提取采用分级提取法,依次用蒸馏水、5% NaCl、70%乙醇和0.1 mol·L-1 NaOH提取稻米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蛋白含量测定应用Bradford法,蛋白组分分析采用SDS-PAGE电泳法。【结果】GM水稻株系T13和T23种子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亲本显著降低3.29%和6.84%,主要受谷蛋白变异影响,但GM水稻变异的最大幅度小于天然水稻亲本P1和P2品种间差异,说明GM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异在安全范围之内。与各自亲本相比,GM水稻株系种子清蛋白和醇溶蛋白组分差异不显著,球蛋白和谷蛋白个别组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变异,主要表现为含量的增减。T13株系的56 kD和24 kD球蛋白含量比亲本P1显著增加,T23的65 kD球蛋白含量比亲本P2极显著降低。GM株系T13和T23的谷蛋白组分变异趋势相似,与相应亲本相比,主要表现为19-23 kD和33-38 kD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100 kD和9 kD谷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突出的变异是GM水稻新增加了41 kD和56 kD谷蛋白组分,但这些变异新组分也同样存在于NR和NS对照样本中。GM水稻株系T13和T23的可溶性蛋白非预期变异的特征与相应的NR对照样本基本一致。NS23对照株系的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组分存在不同于T23和NR23的独特非预期变异。【结论】GM水稻种子总可溶性蛋白质变异主要受谷蛋白含量变异影响,变异幅度小于天然水稻品种间差异。GM水稻种子的清蛋白、醇溶蛋白组分未发生显著变异,球蛋白和谷蛋白个别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异。GM水稻种子蛋白质非预期变异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无性系变异,转基因插入突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0.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以福建三明沙县官庄林场1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N0、N1、N2和N3四个水平,N沉降量以氮素计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对其林地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进行了为期3 a的模拟氮沉降试验。结果表明:氮沉降抑制了林地表层土壤的呼吸作用,但明显促进了中层和底层土壤的呼吸作用。在N1、N2和N3处理下,林地表层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降低了28.34%、2.04%和15.31%,而中层土壤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53.44%、62.22%和20.20%,底层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117.46%、42.72%和72.86%。氮沉降在初始的2 a内使森林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提高,而在第3年,N1和N2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减弱,N3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总体上看,经N1、N2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而N3处理下两者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