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41.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甘蔗白叶病(sugarcane white leaf, SCWL)是由植原体引起的甘蔗毁灭性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为明确不同品种不同植期SCWL的发病规律,2018年对我国SCWL发病最为严重的耿马芒翁和贺派蔗区进行了SCWL田间发病情况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田间自然发病率不同,其中粤糖60号平均发病率最高,为73.50%,柳城05-136平均发病率最低,为13.67%;不同植期田间自然发病率也有差异,新植蔗田间发病率最低,为32.38%,3年宿根蔗的田间发病率最高,为64.33%。病原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阳性检出率均在90%以上,其中盈育91-59阳性检出率最低,为90.95%,柳城05-136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6.67%,无白叶症状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81.53%,2年和3年宿根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均为96.67%。本研究结果表明SCWL发病率随宿根年限增加而升高,依据白叶症状进行的田间病害调查不能准确反映SCWL的真实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3.
44.
粉单竹引种川南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四川长宁世纪竹园粉单竹引种及其气候适生性.分析表明:粉单竹在世纪竹园经历5年复壮后发笋量逐年增加,形态大小保持稳定;并安全渡过2008年冰雪冻害,耐寒能力强于四川盆地内推广的杂交竹、麻竹;粉单竹其材质性能、景观效果方面均表现优良,目前可在相宜(极端最低温高于-5℃)区域大面积推广利用,立地条件改善和经营水平科学化可保证其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4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业集聚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6.
本文旨在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胚胎发育后期骨骼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225枚AA肉鸡受精蛋随机分为5组,分别置于白光、蓝光、绿光、红光和黑暗条件下孵化(n=45)。于15胚龄(E15)、18胚龄(E18)和21胚龄(E21)时分别取胸大肌和腓肠肌,检测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如下:(1)在E18与E21时,白光组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高于黑暗组(0.92%~32.79%),而MDA含量减少(1.75%~10.32%);(2)与白光组相比,绿光极显著增强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1.72%~51.29%,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8.78%~18.26%,P0.05);蓝光组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提高(0.84%~39.48%),MDA含量降低(2.35%~11.20%),但升高与降低程度均不及绿光组;红光组则相反,降低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T-AOC水平(2.29%~28.17%),使MDA含量增加(0.51%~18.08%),该作用在E18与E21时尤为明显(P0.01)。孵化期间给予单色绿光照射可增强肉鸡胚胎发育后期骨骼肌抗氧化功能,而红光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叶枫  饶磊  郭熙  叶英聪  孙凯  李婕  王澜珂  李伟峰 《土壤》2018,50(4):778-786
准确地获取省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对土壤碳调控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探讨江西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运用普通克里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灌溉能力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江西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22~40.31 g/kg之间,平均值为17.90 g/kg,变异系数为31.01%,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变程为30.6 k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小;块金效应值为12.49%,表明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大于随机性因素。(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萍乡市、新余市、南昌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灌溉能力、成土母质、耕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影响均显著(P0.05),但影响程度不一。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38.9%,是江西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8.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相似文献   
49.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质量内涵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与文献分析法,建立耕地质量内涵关键词共现图谱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时区图,分析了近28年(1990—2017年)耕地质量内涵的演变及发展方向,探讨研究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质量内涵包括了本底质量、社会经济质量、生态质量、管理质量4个方面,还在不断丰富中;(2)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状况,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若要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在人文因素,核心在政策因素,土地整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根据近几年社会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提出耕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性的开发,并提出耕地生态质量、景观质量与健康质量,以期为耕地质量的提升与耕地多功能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微塑料和镉及其复合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微塑料和二者的复合效应对农作物种子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水稻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聚苯乙烯(mPS)和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mPET,100、300、500、1000 mg·L^-1和1500 mg·L^-1)与重金属镉(Cd,2、5、10 mg·L^-1和50 mg·L^-1)单一及复合对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实验中,镉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规律,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根长和芽长等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单一微塑料暴露下,总体表现为低浓度(100 mg·L^-1)促进发芽,中浓度(500 mg·L^-1)抑制发芽,高浓度(>1000 mg·L^-1)无影响,即发芽率与对照组持平;两种微塑料对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有所促进。微塑料(100 mg·L^-1和500 mg·L^-1)和镉(2 mg·L^-1和10 mg·L^-1)复合污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MPs(100 mg·L^-1)-Cd(2 mg·L^-1)复合产生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水稻种子发芽,其余复合污染对种子的发芽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对于低浓度的微塑料(100 mg·L^-1),其与镉复合会对水稻种子芽和根的生长起协同作用,只有mPS(100 mg·L^-1)与高浓度的镉(10 mg·L^-1)复合才会对根的生长起到拮抗作用;高浓度的微塑料与高浓度的镉复合后没有对水稻种子根和芽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污染,微塑料-镉复合效应对水稻种子生长特性、根长和芽长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拮抗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一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