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22篇
综合类   2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棉花生育期长,施肥不合理极易出现“早期疯长,后期脱肥”的现象,影响其产量,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其掺混比例多少为最佳?又将如何科学合理施用呢?  相似文献   
42.
<正>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一定比例掺混施用,既可克服包膜控释尿素前期供肥不足的缺点,又可发挥包膜控释尿素肥效长,后期供肥充足的优点,省工省力。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其多少比例更为科学合理呢?为此,我们参与了山东金正大集团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43.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 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并改变了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化肥处理。氨氧化细菌聚类分析表明,稻麦收获后土壤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分别聚为一个族群;同一作物收获后,M和MNPK聚为一类,N、NP、NPK和CK聚为一类,后者内部分类在两季作物间有差别。DGGE指纹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为-变形菌纲的亚硝化单胞菌和亚硝化螺旋菌。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湖北省黄棕壤性水稻土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均有所下降:NPK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不同有机肥对黄泥田土壤培肥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目的】低产黄泥田在南方稻区广泛分布,其障碍因素是土壤熟化度低,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黄泥田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化肥和不同有机肥对低产黄泥田的培肥效果以及土壤碳、土壤氮、土壤磷转化的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低产黄泥田培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地位于湖北省京山县,种植模式为双季稻,田间试验中设6个处理, 分别为 (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化肥+绿肥(NPKG),(4)化肥+猪粪(NPKM),(5)化肥+秸秆(NPKS),(6)化肥+秸秆+腐熟菌剂(NPKSD),化肥用量相同,配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的有机碳量相当。水稻收获后取耕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指标,了解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和土壤酶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不同有机肥对低产黄泥田的培肥效果。【结果】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早稻和晚稻的产量。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有很大影响,配施有机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苷酶、 -木糖苷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没有明显差异;磷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土壤酶活性是评价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重要生物指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评估黄泥田土壤肥力变化的酶主要有-葡萄糖苷酶、 -木糖苷酶、 -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苷酶。典型变量排序结果表明,有机肥的培肥效果秸秆>猪粪>绿肥。【结论】低产黄泥田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施用不同有机肥9种土壤酶活性响应不同,其中-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苷酶活性可以用于表征低产黄泥田的肥力变化,不同有机肥的培肥效果为秸秆>猪粪>绿肥。  相似文献   
46.
探索不同养分释放期的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为区域作物高产高效专用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单季稻主产区,开展控释尿素释放期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肥(FP)、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U)和4个释放期(30、60、90、120 d)的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基于养分专家系统对5个田块进行推荐施肥,研究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对控释尿素不同释放期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农民习惯施肥两年的增产率平均分别为53.2%和41.8%,比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高37.9%和31.4%。与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相比,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增产率普遍可以达到10%以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释放期超过60 d时,产投比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随着控释尿素释放期的延长,两年水稻产量均以60~90 d释放期产量水平更高,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对应的60~90 d释放期氮肥农学效率同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根据肥效模型推算得出,控制尿素释放期为70 d时,水稻产量可达到理论最高水平,两年分别为7.11和9.43 t/hm2。因此,在长江中游地区,实现一季中稻高产和氮肥高效的控释尿素适宜释放期为70 d。  相似文献   
47.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低产黄泥田是一种发育程度低的水稻土,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本文研究探讨了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还田及配施秸秆腐熟剂后秸秆还田对低产黄泥田的土壤改良效果。【方法】在荆门市双季稻区设置了单施化肥(对照),化肥配施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化肥配施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同时添加秸秆腐熟剂等七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取样分析了这些处理对双季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团聚体组成、 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1)在早、 晚稻上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增加了稻谷的产量,比单施化肥最多增产1423.2 kg/hm2,增幅为23.5%; 添加秸秆腐熟剂也能够增加稻谷的产量,比单独秸秆还田最多增产653.8 kg/hm2,增幅为9.6%。与对照比较,油菜秸秆+腐熟剂处理晚稻显著增产。2)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含量、 阳离子交换量秸杆+腐熟剂处理高于对应的秸秆还田处理,而土壤容重则下降。3)与对照比较,秸秆处理5 mm土壤风干团聚体含量增加3.78%~8.62%,0.25 mm土壤风干团聚体含量也都增加,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下降。秸秆还田有利于>0.25 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4)与对照比较,秸秆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物质、 土壤胡敏酸、 富里酸、 可提取腐殖物质总量、 胡敏素含量增加。添加腐熟剂后,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低于相对应的秸秆还田处理;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 稳结合态腐殖质、 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都有所增加。结合态腐殖质中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最高,所有的处理都在60%以上。【结论】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不仅能够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0.25 mm风干团聚体、 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和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活性,能够改良低产黄泥田。化肥+油菜秸秆+秸杆腐熟剂处理是一种良好的低产黄泥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南茼蒿产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和单施化肥处理(U)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都提高了南茼蒿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增加了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其中,收获期含15.0%有机质复混肥处理(OIF15)的单产比CK和处理U分别提高了19.9%和12.2%,生物量鲜重分别增加了27.8%和22.9%,干重分别增加了30.9%和33.1%,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62.1%和149.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4.8%和25.4%.处理U的硝酸盐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OIF15处理比CK和处理U的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11.4%和34.9%.  相似文献   
49.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土壤生物肥力是土壤质量的直接反映,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可以为提高土壤质量及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长期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配施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SMBC、SMBN、SMBP)、及与氮磷转化有关的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含量、真菌/细菌比值、真菌PLFA相对含量、SMBC、SMBN、SMBP含量,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促进AM菌根的生长;而长期单施氮肥处理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通过对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与单施化肥及CK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特征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易受有机肥施用的影响,而放线菌特征脂肪酸更易受施用化肥的影响。【结论】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提高了PLFA总含量、真菌PLFA含量、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显著改善了土壤生物肥力状况,有利于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