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1 毫秒
41.
亚洲玉米螟棉田为害型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种群世代存活率最高,棉铃次之,棉了低。以玉为雌穗、棉铃、棉茎为食料的世代净生殖率依次为45.62、27.91和0.48;其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962、0.08466和-0.0143。在一定距离内玉米田的虫源可影响棉田的为害程度。分析了江苏棉区玉米螟不同为害型的形成机理,棉田、代玉米螟缺乏适宜食料和外来虫源可能  相似文献   
42.
吡虫啉浸种对水稻苗期害虫控制效果初探张银贵缪荣蓉黄玉富王生元李宝灿(江苏省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500)稻蓟马、稻飞虱和稻蝗是水稻秧田期和大田生长初期的主要害虫。稻蓟马繁殖快,虫口密度高,为害时间长,对秧苗直接为害重。灰飞虱不但影响秧苗素质,而...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免耕方式)的大面积推广,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表现在实际草害面积加大,杂草重发生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又因除草剂研发技术相对滞后,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  相似文献   
44.
近几年来 ,麦田中的硬草、早熟禾等恶性杂草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江苏省姜堰市麦田杂草的优势种 ,而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除草剂对硬草、早熟禾等杂草的防除效果不理想。为筛选出高效药剂 ,2 0 0 1年我们对 3%世玛、5 5 %普草克、6 9%骠马防除麦田恶性杂草进行了大田对比示范。1 示范处理共设 6个处理 :(1) 3%世玛油悬剂 30ml 6 6 7m2 ;(2 ) 3%世玛油悬剂 35ml 6 6 7m2 ;(3) 5 5 %普草克油悬剂12 5ml 6 6 7m2 ;(4 ) 5 5 %普草克油悬剂 15 0ml 6 6 7m2 ;(5 )6 9%骠马水乳剂 10 0ml 6 6 7m2 ;(6 )清水对照。以上药剂均由安万特公司提供 ,不设…  相似文献   
45.
对丹阳种子公司提供的南粳42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灰飞虱特大发生年份,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很好的抗(耐)病性,在未防治灰飞虱的情况下,自然病株率均在3%以下,病株率低于本地抗(耐)病对照宁粳系列品种W006。产量表现:在水稻条纹叶枯病自然发病情况下,南粳42产量达563.48kg/667m^2,无产量损失,可作为抗条品种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47.
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双控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萌  张银贵  徐小兰 《作物杂志》2012,28(2):101-102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可同时暴发流行的威胁和两种病害同由灰飞虱传播的共性,以及水稻上缺乏黑条矮缩病抗性品种的现状,根据两种病害危害规律和本地栽培特点设计了主要依靠栽培措施阻断和避让灰飞虱传毒同时控制两种病害的双控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是利用机插秧的栽培技术特点辅以适期迟播+秧田无纺布覆盖+适期移栽的控病方法。  相似文献   
48.
为寻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和开展大面积性诱剂防治,笔者进行了性诱剂、不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峰期明显,较田间赶蛾峰期迟1~6d,诱蛾量约为200W白炽灯虫量的25%。不同诱捕器的诱测效果比较表明,翅膀型诱捕器优于菱形粘胶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49.
我地棉花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制。按说,棉花枯萎病不致成灾,但因茬口布局中轮作年数的限制,十多年菌量累积和该病菌顽固等原因,重病田仍占较大比例,产量损失很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示范引种了抗病棉种86-1,对其种植效应特别是后效应(即次年对接茬棉发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试图将“后效应”应用于生产,为水旱轮作地区压缩重病田、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