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不同播期对郑单21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单21进行的播期试验表明:郑单21夏播越早越好,最迟播期不能晚于6月25日。5月26日以后每晚播1d。产量降低113.43kg/hm^2。  相似文献   
42.
马尾松、湿地松幼树生物量及养分积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对相似生境下4年生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树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枝生物量为湿地松小于马尾松之外,湿地松幼林的干、皮、叶、主根、侧根生物量均高于马尾松幼林,林分生物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林分不同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C、K、Mg含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N、P、Ca、Fe含量为马尾松大于湿地松;不同部位养分元素含量以叶最大,其次为侧根、枝和皮;不同养分积累量,N、P、Ca的积累量为马尾松大于湿地松,C、K、Mg、Fe的积累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表明,湿地松幼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高于马尾松,在干物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湿地松幼林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少于马尾松。  相似文献   
43.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郑农7278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5.72万株/hm2,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542.5 3431.67X-300X2.  相似文献   
44.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困难 从国际农业形势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5年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已经进入后WTO时代.关税的降低及我国农产品成本高的劣势,必然导致农业劣势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5.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品种结构更趋向于多元化。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背景下,由于玉米生产具有技术简单、省工省时、高产高效和商品化程度高等特点,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由此带动玉米种子市场的需求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6.
玉米是郑州市第一大秋粮作物,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为了更好地因地选种、提高粮食产量,针对郑州市各类产田农业生产现状,本试验筛选与该地区肥力特征相适应的玉米新品种,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为提高不同产区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郑农7278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郑2158作母本,以自选系昌7选6作父本于2004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活秆成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8.
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寻求最佳种植密度。设置7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郑单22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1 096.35+2 770.48x-250.62x2(r=0.916 6)。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22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增加,双穗率下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影响明显,对穗行数和出籽率影响较小。生产中郑单2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6.0万株/hm2。该研究为郑单22玉米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9.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相似文献   
50.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营造的人工林,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从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情况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认为合欢类、大叶相思与赤桉或尾叶桉混交或营造加勒比松纯林较好.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中几种较成功的造林树种,3~5a生的以加勒比松和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72.2%,5~10a生的以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69.2%,赤桉为44.8%,柠檬桉为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