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甘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多·福·溴菌腈、百菌清、咪鲜胺、代森锰锌和恶霉灵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甘草根腐病的主要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9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的EC50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福·溴菌腈<多菌灵<百菌清<嘧菌酯<甲基硫菌灵<恶霉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02 mg/L;代森锰锌最弱,EC50值为117. 175 mg/L。其中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福·溴菌腈的EC50均小于1 mg/L。  相似文献   
44.
[目的]明确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现状,评价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抗性风险。[方法]2016—2017年从甘草病叶上分离获得22株甘草叶斑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性。[结果]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EC_(50)在0.442 6~2.201 2μg/mL,平均EC_(50)为(1.180 2±0.426 7)μg/mL,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戊唑醇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375 0~1.865 1。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异菌脲的EC_(50)在0.096 4~1.639 6μg/mL,EC_(50)的平均值为(0.352 7±0.329 8)μg/mL,其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异菌脲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273 3~4.648 7,菌株WW17-16的抗性指数为4.648 7,属于低抗菌株。[结论]所有供试甘草叶斑病菌株对戊唑醇是敏感的,而对异菌脲已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生产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5.
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2份免疫,6份高抗,1份抗,19份中感,16份感,10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18.8%,9.4%,1.6%,29.7%,25.0%,15.6%;71份皮燕麦中,45份免疫,22份高抗,2份抗,2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63.4%,31.0%,2.8%,2.8%。在菌土覆盖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7份免疫,8份高抗,13份抗,22份中感,3份感,1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26.6%,12.5%,20.3%,34.4%,4.7%,1.6%;71份皮燕麦中,56份免疫,13份高抗,1份抗,1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78.9%,18.3%,1.4%,1.4%;在2种接种方法下,62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10份材料在菌粉拌种接种方法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的抗病性;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6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下降,说明菌粉拌种接种方法明显优于菌土覆盖。试验中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更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46.
于船(1924—2005)原名孙裕川,曾用名孙英,陕西省三原县人。于船先生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也是我国著名中兽医学家,动物病理生理学家,又被称为现代中兽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于船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兽医学的教学、研究与推广,为现代中兽医学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医史文献研究泰斗”。  相似文献   
47.
成都药械厂,是在原农业部成都药械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现属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之一。成都药械厂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成都血清厂。成都药械厂主要发展情况:1934年,前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农业试验所;1936年,程绍迥筹建成四川省家畜保育所;1938年,四川省保育所并入四川省农业改造所,并建立成都第一血清示范厂;1940年,四川省农业改造所建立第二血清示范厂;1942年,第一、第二血清示范厂合并并更名为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成都血清厂;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在成都成立华西兽疫防治处,借用成都血清厂设备生产,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49年,成都解放,1950年成都血清厂及华西兽疫防治处被解放军接管。  相似文献   
48.
兰州市桃蚜抗药性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省宕昌县桃蚜为敏感种群,测定了兰州、永登等地桃蚜对6种杀虫剂抗药性。结果表明兰州市安宁区桃蚜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6.84倍),对氰戊菊酯则处于耐药力增高或敏感性降低阶段,对灭多威、敌敌畏、氧乐果和乐果已显示出早期抗性;永登县桃蚜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对灭多威、敌敌畏、氧乐果和乐果仍属敏感阶段;皋兰县和榆中县桃蚜对上述6种杀虫剂则处于敏感阶段。用酶抑制剂进行增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桃蚜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关。针对兰州市桃蚜的抗药性现状和抗性机制,提出了以建立抗性监测制度、合理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2份免疫,6份高抗,1份抗,19份中感,16份感,10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18.8%,9.4%,1.6%,29.7%,25.0%,15.6%;71份皮燕麦中,45份免疫,22份高抗,2份抗,2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63.4%,31.0%,2.8%,2.8%。在菌土覆盖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7份免疫,8份高抗,13份抗,22份中感,3份感,1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26.6%,12.5%,20.3%,34.4%,4.7%,1.6%;71份皮燕麦中,56份免疫,13份高抗,1份抗,1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78.9%,18.3%,1.4%,1.4%;在2种接种方法下,62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10份材料在菌粉拌种接种方法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的抗病性;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6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下降,说明菌粉拌种接种方法明显优于菌土覆盖。试验中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更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当归受到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侵染后其根部细胞结构和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本试验以‘岷归1号’和腐烂茎线虫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测定了腐烂茎线虫侵染后当归根部细胞结构,以及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腐烂茎线虫侵染后,根部发病部位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和断裂。当归病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达到1.18 mg/g,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为76.19 ws/cm。当归病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当归病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饱和点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均升高。同时当归病叶营养元素氮、磷、钾、锌、锰、铁的含量降低,分别为2.41、5.71、36.07、33.53、112.37、1318.03 g/kg,而铜、钙、镁的含量增加,分别达到8.07、538.13、33.13 g/kg。本研究为阐明当归麻口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