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2010年甘肃陇南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小麦白粉病在甘肃陇南麦区呈中度偏重流行,发生面积约23万hm2,发生较往年偏重,部分严重感病品种田间病级8~9级.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含有Pm8的哺育品种种植面积大、Avr8在田间毒性频率高、秋苗菌源量大、早春及冬季气候条件适宜是导致2010年小麦白粉病在甘肃陇南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抗病品种的筛选与合理布局、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强化预警系统建设、做好种子拌种剂应急防治的陇南白粉病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与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2.
家庭养殖场是定西市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创新,结合实际而提出的对全市羊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为探讨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的最优饲养模式,本试验就"玉米粉+秸秆"、"配合饲料+秸秆"、"配合饲料+苜蓿+秸秆"、"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等4种饲喂模式进行了饲喂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组比"玉米粉+秸秆"组母羊繁殖成活率提高44.05%,羔羊3月龄、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36.31%和47.46%,经济效益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43.
焦文慧  张勃  黄涛  马尚谦  候启 《干旱区研究》2019,36(6):1466-1477
利用61个气象站1988—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检验、滑动t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河东地区近30 a日最高气温的极大(小)值、日最低气温的极大(小)值、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昼(夜)日数、气温日较差、暖日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呈现增大(加)趋势,霜冻日数、冰冻日数、冷昼(夜)日数、冷日持续日数呈现减小(少)趋势;②暖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冷指数,昼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夜指数,陇东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大,甘南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小;③多数指数的突变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④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经度和海拔高度显著相关,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与区域性增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4.
45.
为了解全球升温背景下中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基于格点数据使用5日滑动平均、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插值法、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中国≥5℃有效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5℃有效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南北方升高速率不一致,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有效积温升幅较大;北方地区升幅相对较小,但不排除个别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及阿拉善高原升幅较大;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升幅最小;秦岭及大巴山等地有效积温表现出下降趋势。(2)中国东部地区各有效积温界限北界均有北移趋势,4 000℃·d积温等值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最明显(向北最大移动1.6纬距),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有效积温界限呈外扩趋势。(3)≥5℃有效积温起始日期多分布在3、4月份,持续时间6个月及以下的格点占比最多;自20世纪80年代后,起始时间有明显提前趋势,持续时间有延长趋势。(4)REOF将≥5℃有效积温分为8个区域,其中Ⅰ、Ⅱ区为第一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Ⅳ、Ⅴ区为第三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第Ⅶ、Ⅷ区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且第Ⅰ、Ⅲ、Ⅳ、Ⅷ区及第Ⅱ区东中部与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6.
张凯  王润元  张勃  司建华 《土壤》2008,40(1):51-56
本文在分析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水质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强烈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对水资源的影响更是显著的.首先,农业灌溉用地发展造成了黑河中游地区用水量的增加以及水资源在区域间的重新分配;其次,农业灌溉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的不断膨胀,对黑河中游水资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并呈逐年递增和溯源上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基于西南地区130个气象站1960-2011年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该区近52a以来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干旱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波动且线性变化趋势较为显著,近12a来干旱次数明显增多。大部分区域干旱指数在春夏秋季均呈减少趋势,秋季最为明显,冬季反之。(2)空间分布方面,横断山地、广西丘陵、四川盆地东部和贵州高原南部春旱频率较高。夏旱主要发生在横断山地北部,若尔盖高原,四川盆地的西部和南部,云南高原中部和广西丘陵。云南高原南部,横断山地西南部,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的秋旱频率较高。冬季干旱频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若尔盖高原、四川盆地西南部一带。  相似文献   
48.
小麦条锈菌ZS有性与无性菌系毒性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条锈菌毒性不断变异是造成小麦条锈病频繁发生和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对小麦条锈菌新菌系开展品种抗病性评价,并探明条锈菌有性菌系、无性菌系间的毒性差异,为科学、超前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 — 2021年从454个小麦条锈菌有性菌系和1 728个无性菌系中,获得ZS有性菌系35个和无性菌系167个,占比分别为7.71%和9.66%;其中已归类ZS-1、ZS-18、ZS-52类型中有有性菌系14个、无性菌系72个,占比分别为3.08%和4.17%。2022年选择ZS有性与无性菌系重要类型混合菌,对76个甘肃省内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有性ZS菌系与无性ZS菌系对供试小麦品种苗期致病力分别为97.37%、92.11%,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53 0、0.248 7;成株期致病力分别为 72.37%、71.05%,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62 7、0.184 0。表明有性菌系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均高于无性菌系。建议在陇南越夏区,及早调整小麦抗病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9.
用工业思维谋划提升定西畜草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围绕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定西市畜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各级干部座谈讨论、入户走访群众和效益核算,对畜草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0.
中植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冬性小麦新品种,以中植1号为母本,以豫麦5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对后代株系进行系统选育而获得。2004年5月上旬配置杂交组合;2006-2011年,通过在北京海淀试验基地、河北廊坊试验基地和云南弥渡基地三地连续5年进行异地多代选择,高代品系CP04-46-2因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品系鉴定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品比试验,2012-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6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