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6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0篇
园艺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早熟优质水果甜玉米‘金珠蜜’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珠蜜’是淡黄色水果甜玉米自交系H27和H26杂交选育而成的淡黄色早熟优质水果甜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熟期较早,上海地区出苗至采收75~77 d,比‘粤甜3号’(CK)早6d,产量13 365 kg/hm2,商品外观性好,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2.
特籼占25是广东佛山市农科所用高产品种特青2号为母本,与优质、高产、多抗良种粳籼89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43.
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褐飞虱基因改良桂农占的BPH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来源于栽培稻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来源于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转入到华南高产水稻品种桂农占中,在BC3F3获得了含单个抗性基因的稳定株系和含Bph14和Bph15的稳定株系,其遗传背景与桂农占相似达95%以上。这些株系苗期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表明,在含单个抗性基因的株系中,含Bph3的株系抗性水平最高,含Bph14的最低,而含Bph14和Bph15的株系抗性水平高于含单个基因的株系。对农艺性状的调查发现,含抗性基因的株系与桂农占在抽穗期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单株产量方面,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株系与桂农占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培育抗褐飞虱基因高产水稻品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5.
第一招:选择合法的种子经营者。要到有种子经营许可证、有营业执照、信誉好、有经济实力的种子经营单位购种,千万不可图方便而到无证、照的非法种子商贩处购买种子。否则一旦种子有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赔偿。  相似文献   
46.
1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丰阳矮为母本、三二矮为父本杂交育成。 2 特征特性:株高95厘米左右,株型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65.8%。穗长20厘米,每穗121.5粒,结实率73.9%,千粒重21.1克,出糙率80.2%,米质二级。经抗病性鉴定,对白叶枯病三级为抗,对稻瘟病抗性频率为81.3%。早晚兼用,早造中迟,全生育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筛选适宜我省各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审定、推广步伐,优化水稻品种结构,2000年广东省种子总站在韶关、梅州、汕头、惠州、佛山、广州、阳江、肇庆、新会、雷州、南雄、龙川、惠来等市(县)农科所和清远市、高州市良种场及罗定市农业局开展了广东省晚造优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超甜玉米生产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4年全国超甜玉米区试新组合的6个生产性能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①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能够将多种性状指标归纳为一个统一的量化综合评价指标(模糊综合指数,FCI),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各新组合的实际综合生长性能水平,所获得的最终评价值不仅能反映各评价单元之间的相对级别,而且能直接反映它们的绝对等级。②根据FCI划分为5个综合评价等级,绝大多数超甜玉米新组合(或品种)处于3~4级。我国超甜玉米新品种选育需要种质资源的创新和选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公众对每一次媒体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出无助和恐慌,甚至对一些安全农产品也抱怀疑态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不足所致。本文分析了风险交流的现实意义,对照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经验,指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