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 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 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 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 6周后根内幼虫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 同时发现少量四龄幼虫。小麦出苗60 d后, 由于温度较低, 根内各虫态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120 d后, 温度逐渐回升, 根内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 幼虫数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50 d左右, 但入侵幼虫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次。此后根内幼虫陆续发育为白雌虫和孢囊, 白雌虫数量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80 d后。H.filipjevi三龄、四龄幼虫及白雌虫出现的时间均比H.avenae的早一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病害预测预报及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传统组织分离鉴定方法费时、程序复杂,而且无法做到准确定量。为实现小麦纹枯病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麦纹枯病菌的β-tubilin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利用小麦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R. solani)、双核丝核菌AG-A和AG-F菌株、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茎基腐病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等8种小麦根部或土壤病原物的菌丝DNA进行普通PCR和real-time 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可重复性进行评价。利用该体系分别检测接种后5、10、60 d不同接种浓度的盆栽小麦病株。【结果】研究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普通PCR检测结果仅小麦纹枯病菌DNA有扩增条带。Real-time检测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只有唯一的产物吸收峰,对其余供试菌株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普通PCR检测的灵敏度为6.5×103 copies/μL, real-time PCR的灵敏度可达到6.5×102 copies/μL。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相关系数为0.997,扩增效率为0.91。对人工接种的盆栽小麦病株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病情指数和接种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建立的基于real-time PCR技术的小麦纹枯病菌快速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小麦纹枯病菌检测、指导病害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43.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 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 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44.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培育的 3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抗全蚀病性能进行了鉴定和评价 ,结果发现 ,尽管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 ,但整体抗性较差 ,无免疫和高抗品种 ,达到中抗水平的有科优 1号、豫展 970 5、豫 5 8- 998、矮早 41 1 0、新麦 1 1、高优 5 0 5、豫麦 1 8号和豫麦 49号 8个品种 (系 ) ,占供试品种 (系 )的 2 6.7%。  相似文献   
45.
生防菌株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地黄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B6、B2 1、S15、S5 2、S72、S92、S95、T3和T4等9株生防菌。经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S15、S72、S5 2、B6和T4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效都达到了5 0 %以上,且S5 2、S15和S95对地黄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郑州地区草坪根部病害病原种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分离培养和病原鉴定 ,发现郑州市草坪根部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禾德氏霉 (Drechsleragraminea)、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 (Fusariumspp .)、腐霉菌(Pythiumspp .)等。选用 10种不同杀菌剂对草坪根病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烯唑醇和敌力脱对禾德氏霉、立枯丝核菌均有强烈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 ,对禾德氏霉的EC50 均为0 0 3μg/mL ,EC90 分别为 0 2 5 μg/mL和 0 98μg/mL ;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 分别为 0 11μg/mL和 0 4 7μg/mL ,EC90 分别为 78 0 6 μg/mL和 3 97μg/mL。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福美双对镰刀菌抑制作用较强。在小区防治试验中 ,对草坪根部病害效果较好的是12 5 %烯唑醇WP 10 0 0倍液、 4 0 %棉花保苗剂WP 5 0 0倍液、 4 0 %五氯硝基苯WP 5 0 0倍液和2 5 %敌力脱EC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均在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47.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48.
为了构建小麦黄花叶病的遥感监测技术,在小麦返青期、拔节前期和拔节后期测定了不同黄花叶病等级下的冠层反射率,并同步调查与病害等级相关的小麦株高、含水量、氮含量、色素含量等农学参数,筛选出适宜监测小麦黄花叶病的植被指数,并构建病害等级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小麦黄花叶病的反射光谱敏感波段在返青期和拔节前期集中于560~720 nm范围,而拔节后期则集中于800~900 nm区域。随病害等级的增加,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逐渐增加,而在近红外波段区域降低。植被指数与病害等级相关性在不同生育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以拔节前期最好,决定系数(r)为0.72~0.82,而拔节后期模型精度急剧下降(r=0.26~0.72)。在植被指数中,整体上以表征色素变化的mND705模型预测精度最好,r和RMSE分别为 0.59~0.68和0.79~0.98。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黄花叶病害分级模型,三个时期的模型精度均高于植被指数模型,且整体上以返青期和拔节期前期估算效果较好,模型验证r为0.93~0.97,RMSE为0.24~0.32。因此,利用PLSR模型可以准确评价返青至拔节期前期小麦黄花叶病害等级。  相似文献   
49.
在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未腐熟麦糠和腐熟麦糠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土壤混施2 %腐熟麦糠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好,达到54.86 %,与1.8 %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灌根100 mL·盆-1防治效果(54.09 %)相当。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1.8 %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灌根1 200 mL·m-2、沟施腐熟麦糠200 g·m-2和沟施未腐熟麦糠400 g·m-2 4个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8.60 %、73.53 %、68.47 %和68.47 %。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腐熟麦糠与腐熟豆秸、腐熟花生壳混合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沟施腐熟麦糠+腐熟豆秸200 g·m-2、沟施腐熟麦糠+腐熟花生壳200 g·m-2的防治效果与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的处理无显著差异,防治效果分别为55.91 %、53.76 %和56.99 %。  相似文献   
50.
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物分离鉴定发现,主要病原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德氏霉菌(Drechslera spp.)、弯孢菌(Curvularia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6大类。其中,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比较强,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