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明确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应用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并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松花村旁紫茎泽兰入侵较重的区域选取3块样地进行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分布情况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集度指标、聚块性指标、La指标和负二项分布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研究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种群在野外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和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泽兰实蝇幼虫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吸引;泽兰实蝇虫瘿在野外也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分析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建立了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理论抽样数模型:N=(9.919/m+1.033)/D2、N=(6.632/m+0.015)/D2和序贯抽样模型:T0=10n±1.9617.24n+0.4、T0=10n±1.966.77n+4.[结论]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明室内叉角厉蝽对粘虫幼虫的捕食潜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防治粘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透明塑料盒为测试容器,在室内设不同密度(3、6、9、12和15头/盒)的3、4和5龄粘虫幼虫供叉角厉蝽成虫(1头/盒)取食,统计叉角厉蝽成虫的捕食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固定粘虫幼虫密度(50头/盒),设不同密度(1、2、3、4和5头/盒)的叉角厉蝽成虫,研究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等比例(天敌:猎物=1:10)增加叉角厉蝽成虫和粘虫幼虫,研究干扰反应对捕食量的影响.[结果]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室内条件下,叉角厉蝽成虫对4和5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分别为10.09和3.55头,明显低于对3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78.74头).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搜寻效应方程分别为S=0.9009/(1+0.0114N)、S=0.7291/(1+0.0723N)和S=0.9322/(1+0.2626N),在相同虫龄内,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捕食者密度对搜寻效应的影响及干扰反应的拟合结果分别为E=0.4254P-0.551和A=8.3413P-0.127,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叉角厉蝽的平均捕食量都会逐渐减少,叉角厉蝽成虫与粘虫幼虫等比例增加时,叉角厉蝽也会产生种间干扰.[结论]叉角厉蝽成虫对3龄粘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因此选择粘虫幼虫3龄时释放叉角厉蝽成虫为宜,但在田间实际释放时需考虑叉角厉蝽自身密度及种间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补充蜂蜜水及交配行为对泽兰实蝇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蜂蜜水和交配行为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不同浓度的蜂蜜水能延长未交配成虫的寿命,其中饲喂10%蜂蜜水的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23.58 d±2.65 d和27.39 d±2.29d。在相同营养条件下,交配后的雌、雄成虫寿命都显著低于未交配的。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辣木瑙螟Noorda blitealis对不同辣木资源的为害情况, 本研究在温度(28±1)℃, 相对湿度(75±10)%, 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 通过辣木瑙螟在6种辣木资源(‘中古2号’?北方辣木?狭瓣辣木?‘中古1号’‘PKM1’?多油辣木)上的生长发育情况, 建立种群生命表, 评价其在6种辣木资源上的生存适合度?结果表明, 取食6种辣木资源的辣木瑙螟均能完成世代发育, 其中取食多油辣木时平均世代周期最短, 为24.8 d, 取食其余资源的辣木瑙螟平均世代周期为26.3~27.0 d; 取食多油辣木的辣木瑙螟净增长率最高, 为97.24, 其次是取食‘PKM1’, 为50.25, 取食北方辣木时净增长率最低, 为42.55; 取食6种辣木资源的辣木瑙螟周限增长率都大于1, 表明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其中取食多油辣木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高?从幼虫发育历期?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蛹重?性比等数据综合来看, 辣木瑙螟在多油辣木上具有更高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45.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镉(Cd)饲喂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的幼虫,研究镉对其成虫繁殖能力和生殖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在取食含100μg/g、200μg/g、400μg/g和800μg/gCd2+的人工饲料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寿命都明显下降;但镉处理对成虫的交配率无显著影响,雌成虫的卵巢含卵量与雌虫是否在幼虫期取食镉有关,雌虫在幼虫阶段接触到的镉浓度越高,含卵量越低。成虫生殖腺的发育也与在幼虫期接触到的镉浓度相关,镉浓度越高,精巢和卵巢的长度就越短,生殖器系数也越小。  相似文献   
46.
[目的]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作为中国热带药用植物中具有结构和生物学意义的天然产物研究的一部分,对长序三宝木进行化学研究,并且探究了长序三宝木中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结合MCI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及现代波谱技术对长序三宝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广泛的光谱方法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将已知化合物与文献资料进行比较,鉴定结构;同时进一步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实验研究了部分化合物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1)、尿苷(2)、东莨菪内酯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3)、trimethyl-3,4-dehydrochebulat(4)、没食子酸甲酯(5)、ficusol(6)、吐叶醇(7)和蚱蜢酮(8),没食子甲酸为长序三宝木正丁醇层萃取物中抗氧化的最主要成分,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和6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5活性最好,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仅为0.23μmol/L和0.71μmol/L,比阳性对照维生素C(Vc)强20倍.结合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化合物表现出的理化性质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主要来源于其结构中的酚羟基,其酚羟基数目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结论]化合物4、5和6抗氧化作用明显并具有有剂量依赖性.长序三宝木中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多样,且具有较高的药用研究价值,因此长序三宝木应用价值的深入探索将进一步拓宽天然抗氧化剂研究与开发,同时为新的药物来源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MC2-1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挖掘该菌株拮抗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为其生防机理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与三代Pacbio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从美洲大蠊肠道内分离获得的烟草疫霉拮抗菌MC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预测、功能注释、共线性分析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结果】菌株MC2-1的全基因组大小为3929792 bp,平均GC含量为46.5%,共编码4015个基因;包含tRNA基因86个、rRNA基因27个、sRNA基因81个;含有基因组岛2个、前噬菌体1个、CRISPRCas 9个。在NR、Swiss-Prot、COG、GO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4015、3347、2996、2841和2223个基因。在CAZyme数据库中注释到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可降解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相关酶基因。预测到菌株MC2-1中有1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编码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丰原素(Fengycin)、杆菌素(Bacillibactin)、杆菌溶素(Bacilysin)、大环内酰亚胺H (Macrolactin H)、杆菌烯(Bacillaene)和艰难菌素(Difficidin)等抑菌物质,其中多数抑菌物质是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和聚酮合酶途径合成,且其中6个基因簇在贝莱斯芽孢杆菌中高度保守。【结论】菌株MC2-1的基因组中含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可编码合成已知的抑菌活性物质,同时还存在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相关基因。推测菌株MC2-1可通过分泌抑菌次生代谢物及相关降解酶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在农业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测定了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喂饲含Cu或Cd的饲料后,其体内3种抗氧化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变化动态,以及体内Cu和Cd累积动态.结果表明:Cu或Cd处理后,该蝇体内Cu或Cd的含量在幼虫期随时间推移而明显增高,至化蛹时开始下降;体内SOD和CAT的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程度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加强.但POD活力只在高浓度Cu或Cd处理时才被抑制,低浓度处理反而诱导其升高.  相似文献   
49.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设定的5个温度条件下,用浸叶法测定锐劲特、神农本、超力及功夫4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药效。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表现为正温度系数的药剂。  相似文献   
50.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从食腐昆虫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肠道分离纯化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D5-8菌株,拟进一步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并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D5-8菌株进行鉴定;以细菌发酵液OD600值及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指标,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明确菌株D5-8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平板对峙试验发现菌株D5-8对烟草寄生疫霉的抑制率达66.80%;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菌株D5-8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D5-8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最适培养基:牛肉浸膏8 g,酵母浸粉5 g,麦芽糖10 g,蒸馏水1000 mL;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转速210 r/min、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培养时间60 h、光照时间4 h;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优化后D5-8发酵液(108cfu/mL)对烟草黑胫病的保护防效和治疗防效可达66.89%和53.72%,均高于原始发酵液的61.84%和51.83%。研究结果为特基拉芽胞杆菌D5-8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