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64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林业   2424篇
农学   1844篇
基础科学   787篇
  392篇
综合类   19757篇
农作物   1133篇
水产渔业   979篇
畜牧兽医   5322篇
园艺   5675篇
植物保护   379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894篇
  2013年   2043篇
  2012年   2539篇
  2011年   2836篇
  2010年   2710篇
  2009年   2787篇
  2008年   3937篇
  2007年   3352篇
  2006年   2127篇
  2005年   2212篇
  2004年   1758篇
  2003年   1602篇
  2002年   1307篇
  2001年   1178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88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75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376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1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定点调查、访查等方法,对广元市苍溪县的猕猴桃溃疡病进行了系统调查,从发生现状、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病害发生与品种、树龄、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关系,提出了防控建议,为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43.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4.
芋双线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斜纹天蛾属,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可寄生于凤仙花、紫藤、栀子花、葡萄、天南星、月季和菊花等园林植物上,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7—9月是芋双线天蛾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发生严重时可将植物的叶片、花全部食尽,仅剩叶脉、枝条和茎干等,使被害植株呈光杆状,甚至可使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正确、及时地对其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59-161
介绍了六安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发生分布范围,重点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发病时间及发生程度。六安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面积在六安市老病区霍邱县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新疫情点仍在增加。为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播蔓延危害,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依靠单一防治措施很难控制,应采取多项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控措施,即加强检疫,严密监测,实施农业防控与化学防控并举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减轻危害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46.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螟虫种类、分布、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文章介绍了辽西地区胡枝子常发的叶枯病、叶斑病和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关键防治措施,以期对胡枝子在辽西地区生态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8.
本文概述了舒城县板栗虫害发生主要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分析了舒城县板栗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详述了舒城县板栗剪枝象甲、栗瘿蜂、栗实象、栗绛蚧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归纳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舒城县板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本文综述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其发生规律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0.
2018年,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在龙胜县实施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黏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本文介绍了龙胜县黏虫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水稻健身栽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期为黏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