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河蚬提取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利  刘海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05-4107,4127
[目的]对河蚬精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河蚬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质,采用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河蚬提取物中蛋白质进行评价,并且将其与牡蛎水解物、鳀鱼蛋白水解物和河蟹水解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河蚬提取物的蛋白质含量为23.1%,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8.57%。其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6.20、51.70、77.5和67.00;借助模糊识别法得到河蚬水提取物与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为0.90,高于牡蛎水解物、河蟹水解物。[结论]河蚬水提取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2.
黄颡鱼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肌动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维持细胞结构、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的β-肌动蛋白基因,其全长为2 124碱基对(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cDNA长1 128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5个氨基酸.黄颡鱼β-肌动蛋白与其它鱼类氨基酸的同源性(Identity)大于98.6%,核苷酸同源性大于87.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黄颡鱼β-肌动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RT-PCR结果表明,β-肌动蛋白基因在黄颡鱼的脑、鳃、心脏、肠道、肾、肝、红肌、白肌、卵巢、皮肤、胃、精巢共12种组织中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43.
施加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砂滤等法研究了有机肥对黄棕壤中微生物量C周年动态变化及其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生物量C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 ,其周转率在 1.0 3~ 1.19a- 1 之间 ,且两者均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可见 ,增施有机肥不但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含量 ,而且能还加速其周转  相似文献   
44.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 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后逐渐变慢;淹水种稻后又有一个小的分解高峰,随后分解速率再次逐步降低,1年后有机碳被分解了5 45%~17 32%。有机碳的分解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秸秆在加速有机碳分解的同时也弥补了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试验开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迅速上升,接着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种稻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再次上升,随后又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率为0 96%~3 38%,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率为1 00~1 13a-1,增施秸秆可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周转率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机碳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45.
脊尾白虾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10.12‰咸水中的脊尾白虾直接转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当盐度在4.02‰以下时开始出现失衡、死亡现象,并随着盐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大,死亡时间缩短。将10.12‰咸水中的脊尾白虾逐级向低盐度淡化,盐度淡化至4.02‰过程中,适应性较好,死亡很少,死亡率仅为5%左右,盐度逐步淡化至1.08‰过程中的平均成活率为45%。结果表明咸水中的脊尾白虾可以通过逐级淡化,在低盐度水体中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46.
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狼尾草秸秆在稻麦轮作田中为期 1年的原位分解。结果表明 :秸秆用量对其分解率影响甚微 ,1年后秸秆C分解了 72 %左右 ,分解速率常数为 2 7× 1 0 - 3d- 1,但秸秆用量的多少与土壤原有碳的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平衡密切相关。黄棕壤原有C年分解率为 5 4 5 %~ 6 0 7% ,分解速率常数在 1 0 4× 1 0 - 4~ 1 1 8× 1 0 - 4d- 1之间。随秸秆用量增加 ,黄棕壤原有C分解率和分解量均增加 ,土壤有机碳的亏缺减少。微生物量14 C占加入秸秆14 C的 3 79%~ 1 0 63% ,占土壤残留14 C的 1 2 2 7%~1 7 4 3% ,其大小变化及减少程度均较微生物量12 C显著。微生物量12 C约为微生物量14 C的 0 74~ 3 85倍 ,说明大多数情况下 ,土壤原有C仍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所需能量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微生物量14 C的周转率在 1 1 0~ 1 1 8a- 1之间 ,微生物量12 C的周转率在 0 97~ 1 0 6a- 1之间。增加秸秆用量可加快土壤微生物量C的周转速度 ,反过来微生物量C周转速度的加快又加速了秸秆C和土壤原有C的分解。土壤原有C和秸秆C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12 C和微生物量14 C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47.
昆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人文三个层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定量化评价框架。对昆明市自2001~2010年十年的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宜居度增长最快。探讨了人居环境与经济和人居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度。  相似文献   
48.
当前,国内生产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检测卡(试纸条)的厂家众多,试剂条的质量参差不齐,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致使现场检测过程中,要么假阳性样品数量太多,增加了监管部门确认经费的负担,要么出理假阴性样品,导致兽药残留超标的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如何在使用前进行质量验证是确保试纸条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重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快速检测试纸条的质量验证试验,提出三个验证参数"检测阈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指出"检测阈值"是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9.
淹水土壤中秸秆氮素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土壤中秸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 ,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 ,培养 112d后土壤中矿质15N含量仅占加入秸秆15N的 0 96 %~ 1 6 8%。秸秆15N有 2 0 3%~ 4 2 5 %被微生物固持 ,0 2 3%~ 14 16 %被粘土矿物固定。粘土矿物类型影响土壤对秸秆15N的固定 ,变性土中固定态15NH 4含量明显高于红壤。秸秆15N的固定使其以气态形式损失的量减少 ,这在农业生产中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整个培养过程中秸秆15N的损失率为 2 9 70 %~ 46 30 %。 112d后秸秆15N实际矿化了 47 72 %~5 1 74% ,仍有 5 0 %左右的秸秆15N残留于土壤。  相似文献   
50.
固定化复合微生物对废水的脱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将含有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菌体的复合微生物固定化,研究其对人工废水与鱼塘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经固定化后提高了脱氮效果,人工废水NH4 -N的去除率为84.10%,凯氏氮的去除率为75.66%;鱼塘水NH 4-N去除率几乎达到100%,凯氏氮的去除率达到87.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