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3篇 | |
综合类 | 13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0 毫秒
41.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阐明了丘岗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的降水径流及其导致的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变化动态与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丘岗坡地水土资源保护性持续高效利用的技术原理,提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坡地水土协调阈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只要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丘岗坡地可以大面积开垦,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3.
44.
45.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46.
草甸草原割草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草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种群密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的天然割草地内定点布设3个平行固定样方(50m×20m),连续3年在野外进行了植物样方与草原鼢鼠土丘数的测定。以单位公顷新土丘个数代表当季草原鼢鼠种群的相对密度,通过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来确定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1)草原鼢鼠的活动会对植物群落多样性造成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草原鼢鼠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互作关系中,草原鼢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强。其中,草原鼢鼠种群数量对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影响最大,而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草原鼢鼠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情况、有机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规律,不仅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也为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山区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运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以通城县杨垄小流域崩岗洪积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定水田和旱地两种洪积扇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洪积扇农田扇顶、扇中、扇缘以及对照4个区域测定其土壤物理性质,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研究崩岗对洪积扇农田的影响规律。【结果】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结构性恶化。洪积扇农田土壤粗颗粒物质(砾石和砂粒)平均比对照区多75.89%,土壤细颗粒物质(粉粒和黏粒)平均比对照区减少39.13%。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洪积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比对照区减少58.70%;容重增大,相对对照区平均增加0.25 g·cm-3;土壤孔隙度均小于对照区,饱和持水性和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对照区。同时,沿着洪积扇扇缘到扇顶,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而粉粒和黏粒含量逐渐减少,容重随之增大,土壤孔隙度减少,持水性能也逐渐减弱,有机质逐渐减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容重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07**),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持水特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土壤持水特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各物理性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各粒级大小与土壤容重、土壤持水性指标、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论】崩岗侵蚀发生后,洪积扇农田以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土壤容重、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为代表的土壤物理性质退化严重。此外,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存在空间分异规律,离扇顶越近,土壤物理结构性越差。洪积扇农田土壤指标间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尤其是土壤颗粒组成和其他物理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改良洪积扇土壤从土壤颗粒方面入手是可行的,如采取客土法和深耕法可有效改良被侵蚀的土壤结构。研究结果为明确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提供了依据,为改良崩岗洪积扇土壤结构性奠定了基础,对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
49.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它们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林型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丘和坑微立地上,土壤砂粒含量均较高,其抗侵蚀能力均较弱,而对照却相反;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PA对照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TP林隙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郁闭林分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有机质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不显著正相关,而对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侵蚀能力随着林型和微立地类型而变化,TP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不显著高于PA,而PA对照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却显著高于TP的对照。由此可知,丘和坑微立地的形成会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壤黏粒含量减少,土壤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50.
Abdeta Jembere Alemayehu Regassa Tolossa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2017,63(12):1676-1684
Termites are reported to improv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reby enhance soil fertility of their mound and foraging areas. Empirical study pertaining to these effects is missing in Southwest Ethiopia. For this study, soil samples affected by termite activities were collected at 1 m interval within 0–3 m distance from the base of six termite mounds on gently sloping and sloping land and analyz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depicted that soil bulk density (1.38–1.15 g cm?3) and moisture content (21.1–9.9%)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from the mound base. While clay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from the mound base from72.0% to 45.5%, sand and silt contents increased from 8.0% to 21.3% and 19.3% to 28.5%, respectively. PH (6.23), organic carbon (3.85%), total nitrogen (0.4%),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30.43 cmol kg?1), exchangeable Ca (13.73 cmol kg?1), Mg (3.15 cmol kg?1), and PBS (56.8%) were higher on termite mounds. Whil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0.03 dS m?1–0.06 dS m?1), exchangeable K (0.52–0.93 cmol kg?1) and Na (0.02–0.03 cmol kg?1) showed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mound base.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rmite mounds are important sinks of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 nutrients, and hence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soil fertility. Thus, for subsistent farmers the uses of termite mounds as a fertilizer present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