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6篇
  17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19.7%;花生荚果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西处理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处理,向北处理的最低,向西处理的荚果产量比向北处理的高19.3%。综合分析认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更利于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更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花生行北侧或西侧的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量比南侧或东侧的高,木薯行南侧或西侧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北侧或东侧的高。  相似文献   
352.
为研究木薯野生近缘种与栽培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野生近缘种W14与栽培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同时采用便携式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2种木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采用Western Blot对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放氧复合体(OEC)及D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SC8叶片中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Pn、Gs均显著高于W14,而叶绿素b含量、Ci及Tr在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Rubisco、OEC及D1在SC8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14。叶绿素含量、Pn及参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SC8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353.
槐黑星瘤虎天牛在国内分布末见报道,没有其生物学特性描述,该虫寄生槐、桑、榆树,寄生大枣更是无有报道.笔者经两年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一年1代,以蛹在寄主内越冬(在室内外20℃时各虫态始活动),该虫世代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对移植的槐、枣树危害尤为严重,在一株12年生的枣树上有12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以爬行为主不善飞翔.  相似文献   
354.
优质高产大麻新品种皖大麻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皖大麻1号"(原名01-68)是以安徽大麻地方品种"六安寒麻"的优良变异株系后代,经过2000-2005年的连续系统选育.形成稳定的品系01-68.2006-2007年参加2年的新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产量3028-3258 kg/hm2,种子产量1021-104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六安寒麻增产13.12-14.84%和5.92-7.09%.2008年5月31日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认证,命名为"皖大麻1号".  相似文献   
355.
大麻新品种皖大麻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大麻2号(原02-35品系)是从安徽地方优良品种"六安火麻"变异株系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2007-2008年参加新品系比较鉴定试验和生产示范展示.结果表明,纤维产量2446kg/hm2,种子产量1265kg/hm2,分别比对照六安火麻增产9.65%和6.21%,达差异显著水平,单纤维长度达2.53cm,比对照六安火麻增加0.24cm.2008年5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认证,命名为"皖大麻2号".  相似文献   
356.
韩玉环  刘晨  杨龙  于涛 《作物杂志》2023,39(2):157-1131
为探究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对山东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中烟100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处理,并对上部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衰老特性、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打顶时期,多留叶有利于抑制成熟后期上部叶强盛的光合能力,留叶18及20片处理有利于上部叶开片,后期抗氧化酶及NR活性较低,NI活性较高,落黄较快,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优良。初花打顶以留叶20片处理品质较好,盛花打顶以留叶18片处理品质较好。同一留叶水平以初花打顶烟叶长宽比适宜,叶面积较大,开片较好,烟叶感官品质较好。综合来看,以初花打顶、留叶20片处理上部叶农艺性状较优,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57.
旨在探究蛋鸡饲粮中裂殖壶菌发酵物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蛋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60只健康且体重均匀的4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I、II、III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0.5%、1%的裂殖壶菌发酵物。预试验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蛋鸡饲粮添加裂殖壶菌发酵物对蛋鸡产蛋率、料蛋比和破软蛋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2)裂殖壶菌发酵物添加水平对鸡蛋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壳颜色、蛋壳厚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3)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裂殖壶菌发酵物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影响不显著(P>0.05),但0.25%添加水平可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0.5%添加水平可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1%裂殖壶菌发酵物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58.
试验采用苎麻纤维基膜、黄麻纤维基膜、无膜(对照)三种育秧方法进行育秧、机插秧试验示范。通过试验得知:麻育秧膜育秧,秧苗素质好,机插漏插率低,苎麻纤维膜比对照分别增产6.5%、4.7%,白根数增加17.8%、9.9%,筛选出苎麻纤维膜做水稻育秧基膜效果最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59.
荃9优117是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荃9311A为母本,以长恢11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迟熟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60.
中大麻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14d,株高386cm,茎粗1.37cm,干皮厚0.23mm。雌雄异株。单株鲜茎重264g,单株茎重87.2g,单株干皮重17.57g,干皮产量2712kg/hm~2,鲜茎出麻率6.65%,干茎出麻率20.15%。抗逆性强,适应在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以及北方各大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