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6篇
  21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为了解长期定位施肥下砂姜黑土区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5种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该区小麦根系性状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M)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根干重皆高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其中,开花期M处理小麦的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根干重显著高于NPK处理,根直径M与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传统施氮量(MNPK)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施氮量(HMNPK)处理间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总根分叉数差异皆不显著,而MNPK处理小麦的总根尖数和开花期的根干重显著高于HMNPK处理。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可以明显改善小麦根系性状,其中,开花期MNPK和HMNPK处理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而MNPK和HMNPK处理小麦的平均根直径与M处理差异不显著。长期不施肥(CK)小麦的根系性状各指标显著低于其他各施肥处理。拔节期CK处理小麦的根冠比最低,其次为HMNPK,NPK、M、MNPK处理间的根冠比差异皆不显著,开花期HMNPK处理小麦的根冠比最低,其次为MNPK。研究认为,在改善根系性状方面,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最优,其次为长期单施有机肥、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施氮量偏高并不利于根系的改善,增加施氮量会降低根冠比。  相似文献   
3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经济迅速全球化,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及贸易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应对加入WTO产生的影响,我国对大豆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2001年为时间界点,整理、归纳了我国加入WTO前后与大豆生产相关的年度数据(1991—2019年),对我国加入WTO后大豆产业、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同时对我国加入WTO前后采取的大豆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再度崛起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323.
铜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铜缺乏或过量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不利。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甘油等多种营养物质的真核绿藻。本研究分别对f/2培养基(对照组)和5.0 mg/L CuCl2(实验组)中培养72 h的杜氏盐藻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铜胁迫对盐藻生长发育及不同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获得41 418个unigenes,其中注释到NR、COG、KEGG、Swiss-Prot和InterPro数据库的unigene分别有22 204、19 524、15 345、12 136和18 016个。铜胁迫下共筛查到3 7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350个基因上调,1 449个基因下调。对这些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铜胁迫可诱导光合作用、碳固定、铜转运蛋白及热休克蛋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增强其对铜的耐受性。杜氏盐藻中发现了多个SNP和SSR结构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杜氏盐藻铜胁迫下基因差异表达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平台,也为其后续分子遗传学及表型性状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4.
李玮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9):149-154
为了探索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安全应用技术,以青海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马铃薯品质分析方法,测得氟咯草酮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式及品质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使用中的剂量推荐为350~650 g a.i./hm2;最佳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最优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对单双子叶杂草综合防效达到80%以上,增产10.15%以上,且对马铃薯品质中重要的参数指标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无影响,氟咯草酮可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乃至西北马铃薯种植区作为主要除草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