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3篇
  16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林道网合理密度公式中模数α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区道路网设计中马秋思原理推导的计算公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该公式中假定在理想条件得出模数与实际生产有很大差距。为此在考虑林道交叉角度系数;林道未伸入伐区尽头;林道偏正布设;林道弯曲;装车场设置位置等8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12.
[目的]揭示十堰市水土流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可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5—2020年十堰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及监测站点长时序观测数据,探究十堰市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特征,并借鉴RUSLE模型定量评价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十堰市水土流失在2005—2011年处于遏制阶段、2012—2020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2020年十堰市中部地区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小、强度高的特点,南部三区呈现面积广、强度低的特点,而北部地区呈现面积广、强度高的特点。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小区,裸地小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高[2 320 t/(km2·a)],随后依次为耕地、经济林和草地小区;3个坡度等级(0°~10°,10°~20°,20°~30°)小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616.73,1 226.65,2 080.26 t/(km2·a)],表明坡度超过10°后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与天然植被覆盖小区相比,紫穗槐植物篱和土坎梯田小区的水土流失明显减弱,且紫穗槐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更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坡...  相似文献   
313.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模数确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关键,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设计的基础,其重要内容就是项目区背景及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本文通过对现有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同时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4.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输沙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根据绘制的黄河中游输沙模数与粗泥沙模数等值线图,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输沙模数与粗沙模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15.
小流域坝系具有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淤地坝系规划阶段水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计算设计暴雨量、设计洪水量和输沙量等重要特征参数。以某小流域坝系为例,对缺乏水文泥沙资料情况下,坝系规划中所依据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的确定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小流域淤地坝系的合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16.
研究黄河上游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对于维持黄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黄河上游水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典型区域湟水流域为研究区,采用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该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有无梯田措施下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从而量化了梯田建设对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湟水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现减小趋势,侵蚀模数由1 183 t/(km~2·a)降低至940 t/(km~2·a),减少幅度为20.5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均有所降低,其中耕地上的减幅最大为20.58%。15°~20°坡度区间的侵蚀模数减幅最显著,为23.11%。通过有无梯田措施情景模拟发现,湟水流域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由940 t/(km~2·a)降低至有梯田的837 t/(km~2·a),减少11.00%。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17.
[目的]揭示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为山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1991年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入渗率与有效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等级的关系。[结果](1)在5°08′~24°08′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度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度增加逐渐增大;(2)在2.18~33.19 m坡长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长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长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临界坡长;(3)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迅速减小,土壤入渗率逐渐增加;裸地的坡面径流深度和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高于30%植被覆盖度坡面,但植被覆盖度由30%增加到60%,90%时,坡面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说明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临界植被覆盖度;(4)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主要受到有效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影响,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入渗率主要受到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影响,与平均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318.
针对不同砂率、石粉含量、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的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展开试验研究,分析了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和物含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随砂率在一定范围成递增关系,随石粉含量、细度模数增大成递减关系;0.15~0.3 mm粒径范围的颗粒含量减少时,混凝土的含气量明显降低,0.3~0.6 mm粒径范围的颗粒含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含气量显著增加,0.6~1.18 mm粒径范围的颗粒含量对含气量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可为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19.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为试验区,设置3 个坡度5 种类型的标准径流小区,监测了2016 年~2020 年不 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各径流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 利用及该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