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6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柳杉人工林皆伐后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皆伐后1年内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皆伐林地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比对照(未皆伐林地)减小2.01 gC.kg-1,但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及微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减少20.97 tC.hm-2、6.68 mg.kg-1(P0.05);皆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量碳均随季节的变化而逐渐降低,但有机碳储量随季节的变化无明显减少趋势;皆伐林地土壤四季的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和微生物量碳差异不显著。皆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P0.05);皆伐林地和对照在0~4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但对照的相关性高于皆伐林地。总之,柳杉人工林转变为采伐迹地后,其初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量碳都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2.
以道孚县甲斯孔林场为例,基于1989年、1999年TM影像和2007年SPOT5影像数据,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川西天然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1989年至2007年甲斯孔林场天然林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9年间,因天然林被大规模采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了3.52%;1999年到2007年间,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天然林资源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15%。由此说明,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驱动下,川西地区的天然林资源有逐步回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生态交错带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敏感区域,因而对生态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可为生态交错带土地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天然川滇高山栎次生林(104.15±4.84t/hm2)>灌木林地(100.84±2.43t/hm2)>灌丛地(97.35±15.21t/hm2)>经济林(85.16±10.58t/hm2)>人工刺槐林(70.78±12.43t/hm2)>农耕地(56.56±7.21t/hm2);农耕地转变为人工刺槐林和经济林后,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25.13%和50.56%;人为干扰以及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叠加效应是导致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弱度(15%)、中度(25%)、强度(35%)、极强度(50%)和CK (0%)5种间伐强度对德阳市旌阳区33年生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灌草生长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1 a后,不同间伐强度下的林下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 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强度和极强度间伐增加最显著( P<0.05)。从短期的影响效果看,强度和极强度间伐有利于柏木低效人工林灌草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慈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慈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设置10%,50%和70%这3种去除凋落物量和分别添加15%,25%的绵竹、杉木凋落物处理及对照。结果发现,去除凋落后慈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且去除量越大,有机碳含量减少越大。添加外源凋落物显著提高了慈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其中,15%的添加比例比25%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绵竹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增加的效应高于添加杉木凋落物。研究表明,选择适合的树种和恰当的混交比例以及加强对凋落物层的保护,对维持慈竹林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调查、收集了四川省泸州、宜宾、洪雅、富顺、眉山等市、县的各种立地条件下的巨桉人工林标准地175块,样木330株,利用3个数学模型,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通过比较选出材积生长模型v=0 0000783738d1.71182751h0.99798144,编制了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经检验,平均误差为-0 052%,标准差为±3 4%,均方误为±0 85%,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7.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相似文献   
38.
四川主要针叶树种含碳率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湿烧法对四川13个主要针叶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落叶松0.5259、火炬松0.5262、华山松0.5437、马尾松0.5144、湿地松0.5216,云南松0.5281、油松0.5314、柏木0.5211、杉木0.5365、柳杉0.5479、水杉0.5489、冷杉0.5050、云杉0.5160;种内各器官的含碳率变动系数在1.90%~5.96%之间;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2.28%~5.37%。针叶树种器官碳的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0.18%~7.45%;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39.
运用Weibull分布、反-Weibull分布、Logistic方程三种模型拟合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拟合巨桉人工林的直径分布效果好,并在此基础上分3个立地等级建立了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经检验,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0.
我国巨桉引种及经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发展工业人工林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的工人林生产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土壤酸化严重、地力衰退加剧、水土保持效益低下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工林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巨桉因其具有“速生、优质、丰产”的特性而被我国南方许多地方作为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特别是纸浆林)的重要树种。本文就我国近十多年对巨桉的研究作了简要评述,内容主要包括种源引种试验、遗传改良、引种生态适宜区区划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巨桉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