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从原种生产方法、单株选择、建立株系圃、建立原种圃等方面介绍了苏裸麦1号原种的生产技术,为此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魏亚凤 《江西棉花》2003,25(1):33-34
近几年来 ,江苏省南通兴起的小麦、青蒜、西瓜、棉花复合套作模式 ,使四种作物都获得了高产 ,是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一种种植模式。一般每公顷产小麦 375 0~ 4 5 0 0kg ,青蒜 30 0 0 0~ 375 0 0kg ,西瓜 30 0 0 0~ 330 0 0kg ,棉花 12 0 0~ 135 0kg ,总产值 5 2 5~ 5 5 5万元 ,纯收入达 4 2~ 4 5万元。1 种植规格4m为一种植带 ,秋播时 ,其中 2 5 3m内播种 3行小麦 ,麦幅 0 4 7m ,空幅 0 5 6m ;在 1 4 7m内种青蒜 ,4月中下旬青蒜上市后 ,移栽西瓜 ,穴距 0 6 7m ,每穴 2株 ,5月中旬在西瓜两侧 0 5m处与小麦每个…  相似文献   
34.
稻秆还田深度对盆栽冬小麦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秆还田深度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根系发育、根系结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SOD和CAT活性及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出苗整齐度;(2)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提高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根系TTC还原强度;(3)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拔节期小麦次生根皮层结构影响不大,但对导管结构影响较大,还田深度越深,导管发育越慢;(4)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生育后期能延缓旗叶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增加小麦产量;(5)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提高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SOD和CAT的活性,延缓叶片的衰老;(6)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延缓小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35.
基于稻麦增产、秸秆还田、保水保土等功能协调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南方稻田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所具有的稻麦周年产量稳定增加、稻麦秸秆免耕式全量还田、农田购买性资源减量使用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有效提高等方面的功能,并讨论了该技术模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氮素基、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水稻氮肥减量施用的有效途径,以粳稻品种‘通粳981’和‘南粳44’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穗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氮素基、蘖肥不同施用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基、蘖肥减量降低水稻高峰分蘖数,对水稻高峰分蘖数出现时期影响不大;氮素基、蘖肥减量使水稻剑叶抽穗后7天叶绿素含量增加,降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对水稻农艺性状影响不大;氮素基肥减少50%增加了叶基角与叶开角,降低了披垂度;氮素基肥减50%提高水稻成穗率、千粒重,使水稻增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37.
通麦9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优质、高产、多抗种质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等特点,2010年3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通过采用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化控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通麦9号的产量。本研究介绍其选育、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8.
沼液在农业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液目前已逐渐成为农业种植领域炙手可热的新型有机肥料和研究热点,不管是对作物本身,还是土壤的修复机制或大气﹑水环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沼液肥用的方式亦多种多样,包括液体喷施和根部施肥等;同时在浸种和生物农药领域沼液应用覆盖面较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用。无可避免地,沼液肥用过程利弊共存,一些在沼液实际应用中尚需注意和无法忽视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商榷,以真正意义上达到一个最终和谐安全高效使用的原则,从而保障沼液这一经济肥源切实做到效益最大化。因此,作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源调查统计,概述了沼液农用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取得成果﹑环境效益评价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沼液今后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方向及预期成效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沼液在农业领域的全面普遍化和安全稳定化发展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997~1999年江苏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9个供试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B9607综合性状最好(r=0.8559),盐94—258次之(r=0.7764),优质1号综合性状最差(r=0.6532)。  相似文献   
40.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大棚保护地茬水稻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氮量(纯N)为150 kg/hm^2的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增加26.60%;施氮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稻谷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施用氮肥能减少稻米垩白粒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以不施氮为对照,施氮量在150 kg/hm^2时,新增纯收益最大(为13.91%),而施氮量在75 kg/hm^2时,则可取得最高的边际成本报酬率及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