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鯻科鱼类是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常见经济鱼类,由于不同物种间外部形态较为相似,且种内有一定变化,物种鉴定存在一定困难。为明确中国鯻科鱼类的分类地位,对中国鯻科鱼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计测,并测定了3属共62 ind鱼类COI基因5’端652 bp COI序列,结合Gen Bank中三线鯻3个地点9条序列,发现我国除已报道的3属4种鯻科外,新发现目前仅见于广东的三线鯻,是中国鯻科鱼类的新纪录。在基于Kimura-2-paramter的邻接树上,5种鯻科鱼类均独立成支。种间遗传距离18.34%(15.9%~20.1%)约为种内遗传距离0.72%(0.1%~2.7%)的24.93倍,形成较为明显的条码间隙。三线鯻可按地理来源分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中海2个谱系,具有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谱系间遗传距离为5%(0.2%~5.6%)为谱系内遗传距离0.85%[谱系A为0.6%(0~1.7%),谱系B为1.1%(0.2%~5.6%)]的5.88倍,谱系间与谱系内遗传距离倍数略低于大多数物种(种间是种内遗传距离10倍),但远高于其种内遗传距离一般小于2%的范围。同时,鯻科内种间在形态上存在诸如侧面体型细长扁平或肥厚、臀鳍是否带隐约散点斑纹、背鳍硬棘的Ⅲ–VI或Ⅶ-Ⅷ间是否有黑色斑点、头部至背鳍前端略带蓝灰或黄绿光泽、身体背部浅灰或浅棕色等区别。分子和形态差异表明,印度-西太平洋分布的三线鯻可能是2个亚种乃至2个种。由于本文分析的三线鯻的数量和地理范围有限,其准确的分类地位仍需要更多的形态计测和核基因数据等研究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32.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鱼刺)(Scortum bacoo)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回染健康高体革(鱼刺)证明该菌株为其致病菌,并具较强毒力,LD50为3.48×105 CFU。该菌株在形态、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相同,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株即为溶血性海豚链球菌。病理学观察表明该菌株主要引起高体革(鱼刺)的肝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复合磺胺、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33.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鱼刺)(Scortum bacoo)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回染健康高体革(鱼刺)证明该菌株为其致病菌,并具较强毒力,LD50为3.48×105 CFU。该菌株在形态、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相同,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株即为溶血性海豚链球菌。病理学观察表明该菌株主要引起高体革(鱼刺)的肝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复合磺胺、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34.
高体革鯻、鲈和鳜的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体革、鲈和鳜肌肉及内脏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体革内脏占鱼体重的32.90%,而其中脂肪含量高达87.06%;高体革肌肉及内脏中的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鲈、鳜低,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鲈和鳜;对3种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确定19种脂肪酸,其中20∶5ω3(EPA)和22∶6ω3(DHA)总量占鱼内脏比例最高的是高体革,达4.115%;高体革、鲈和鳜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最高的为高体革,达42.18%,氨基酸分(AAS)分别为116、75和73。  相似文献   
35.
宝石鲈学名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又称宝石斑、佳帝鱼,分类上为鲈形目,鯻科,革鯻属,原产于澳大利亚格拉斯顿巴库河(Gladston’s Barcoo)上游至昆士兰东海岸一带,为澳大利亚一种重要的经济淡水鱼类。宝石鲈肉美味鲜,无肌间刺,含肉率高,且营养丰富。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1998)的研究报道,宝石鲈鱼体含肉率为58.3%,  相似文献   
36.
宝石鲈(Scortum Barcoo M)为澳大利亚特有的淡水鱼类,英文名为Jade perch,它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蜊科(Terapontidae)、革鯻属(Scortum)。宝石鲈又名宝石鱼、宝石斑、玉鲈、翡翠、高体革鯻阿等,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淡水鱼,被认为是最好的垂钓和食用鱼,国内2001年开始引进此鱼。  相似文献   
37.
春季高体革鯻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体革 (Scortum barcoo),俗称宝石斑鱼,目前在我国的人工养殖逐步开展了起来。眼下正值高体革 的早繁苗的培育时节,也是越冬后商品鱼及种鱼的频繁运输的时候,鱼病的预防仍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宝石斑鱼  相似文献   
38.
高体革鯻链球菌出血性败血症病原与组织病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  相似文献   
39.
中国近海鯻科鱼类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鯻科鱼类4属6种17尾鱼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3′端部分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在鯻科鱼类507 bp的碱基序列中有变异位点57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A+T含量(50.3%)高于G+C含量(49.8%),转换/颠换比为2.7。在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上,鯻科鱼类聚类为2个分支,其中鯻属细鳞鯻独立为一支,其余属种组成另一分支,不支持Vari(1978)关于鯻科15个属中匀鯻属为最早分化类群的结论;鯻属的细鳞鯻和鯻鱼并未聚类在一起,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或为不同属,与Lee等报道相一致。由于鯻科鱼类属种较多,本文所分析的样品有限,且鯻科系统分类长期存在争议,因而需要采用多个线粒体和核基因联合分析更多属种,才能确定可否另立新属,并进一步明确鯻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40.
澳洲宝石鲈细菌性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 Mcculloch & Waite,1917),隶属于鲈形目(Percifbrmes)鯻科(Theraponidae),革鯻属(Scortum),其英文名为高体革鯻(Barcoo grumter),亦称佳帝(Jade perch),因鱼体的一侧或两侧生有1~2枚甚至多枚发亮的椭圆形斑块及零星散生的小斑块,形如镶嵌于鱼体上的美丽宝石,因此国内义称其为宝石鲈、玉鲈、宝石鱼、翡翠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