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良好的保定技术是诊疗家畜疾病的基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猪的握尾保定法.该法具有节省人力、方法简便,效果确实,并可反复操作.尤其适用于体重较大的育肥猪,母猪的保定.  相似文献   
32.
马焦虫病的中西药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焦虫病是以发热、黄疸、贫血为特征的原虫病。临床上 4~ 6月多发。多年来 ,笔者治疗该病除用黄色素驱杀病原体外 ,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味以清热利湿 ,消除黄疸 ,经治 4 7例 ,均用药 2~ 4次治愈。1 主症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眼结膜黄染 (初呈橘黄色 ,后期则呈黄白色 ) ,口干  相似文献   
33.
黄牛肠痢以胃肠机能障碍、疝痛、伴随粪便排出长管状、网状、球样的膜状物为特点。总结其典型症状而确诊为小肠浮膜性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均痊愈。  相似文献   
34.
妊娠后期母马混合感染马媾疫锥虫与马巴贝斯虫,临床症状较复杂,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主要用贝尼尔等对症及辅助治疗后,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35.
1发病情况 2002年6月5日,新站镇吉良屯周某饲养的2岁、体重约170kg的西杂一代黄色公牛求诊.主述,今早放牧后发现该牛不倒嚼、发呆、肚胀.症见:患牛精神不振,体况良好.听诊:心率加快,心音增强,音粗厉;瘤胃蠕动音弱而不整,触之柔软.视诊:患牛腹围膨大,左肷向上凸起.体温:38.6℃脉搏:72次/分,呼吸:28次/分.初诊为单纯性瘤胃臌气.治疗:浓盐水500ml、安溴20ml×3,一次静点;液体石蜡500ml×2、鱼石脂20g,一次内服;胃肠动力注射液5ml,肌注,用药后一次而愈.7月3日该牛又发生肚胀、发呆、不食,经他医用药多次不见效果,于9日再次求笔者往诊.  相似文献   
36.
<正>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症。在实践中,经诊3例病牛,以反刍时吐草,严重者食后即吐、吐物酸臭,反复发作,体壮热、口色红,少津、苔白腻,逐渐消瘦为主要症状,经他医多次治疗无效,病程长达数月的顽固性呕吐。笔者经辨证诊为胃热呕吐,采用白虎汤加味,辅以西药2.5剂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来,临床共收治舍饲黄牛因饲喂发霉变质的稻草而发生真菌毒素性中毒16例。每年4-6月份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即兴奋型与沉郁型两种(其中兴奋型12例)。经采用排毒解毒、保肝、维护心脑功能等支持与对症疗法,治愈率达100%。当地与南方产稻省区发生的牛霉稻草中毒的症状(跛行、蹄腿肿烂、耳尾坏死)明显不同,可能与寄生性致病真菌或所产毒素种类不同有关。加强对稻草的贮存保管、禁止饲喂发霉稻草,是杜绝本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8.
<正>马直肠不全破裂是因直肠检查时操作粗暴或母马突然骚动、强烈努责及本交时阴茎误入直肠等机械性因素,引发直肠粘膜和肌层的损伤。以手指染血或病初排粪带有鲜血为诊断依据。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红白膏内敷、配  相似文献   
39.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水针穴位的方法,治疗风湿症患犬37只,一个疗程均治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主症患犬精神不振,口干、苔白腻。不愿行走和站立,强行牵之,步态拘紧、步幅短小、呈现粘着步样。背腰风湿、弓起、僵硬,直线行走。触摸患肢(肩臂部、股部等)肌群肿胀、僵实、疼痛拒按。关节发病时常呈对称性,外形肿大、局部增温。强行屈伸肌肉或关节,  相似文献   
40.
藜芦因根茎、苗叶含有多种甾体生物碱而显毒性。在我地区5~6月份,由于牛对青草的选择性差、易误食藜芦,而发生中毒。一般症状表现为流涎,反胃、呕吐,腹痛。频排粪尿、呆立似醉。本病发病地区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放牧地有藜芦生长,患牛有食人史。经诊病牛71例,采用解毒保肝、缓泻、对症治疗等方法均治愈。应特别注意的是禁止到有藜芦生长地放牧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