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31.
喀斯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喀斯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是该地区在新时期的重要课题。笔者从分析喀斯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与“喀斯特”特点相吻合的PREE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喀斯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2.
文中利用鲁鄂冀皖四省1372份农户调研数据,基于MOA模型,通过对秸秆还田的考察探究了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原因。结果发现:(1)36.81%的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且多表现为"有意愿而无行为",占比28.64%;(2)农民秸秆资源化的动机(3.76)>机会(3.38)>能力(2.71),三者的改进对于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转化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机会的强化能够增强动机和能力在农民意愿向行为转化中的积极效应。据此,着重增强农民相应的个体能力并提升外部条件,以改进秸秆利用成本收益比,是推进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付诸行动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3.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辽宁冰砬区多年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6年每年气温呈单峰型周期变化,峰值80%出现在7月份,谷值90%出现在1月份。4、5月空气湿度最小,7、8、9月份空气湿度最大。降水总量分布不均,降水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2.4倍,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降水集中在生长季。冰砬山处于西风带,全年盛行西南风。每年总辐射月均值近似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5、6、7月份,其中50%峰值出现在5月份,谷值出现在12月份。  相似文献   
34.
文章对不同林龄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少,珍珠梅种群在群落中居于优势地位.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水金凤在幼龄林、中龄林中优势性显著,成熟林的优势种为林茜草.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以地下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地面芽和高位芽,1年生草本植物和地上芽植物较少,林间具有藤本植物,其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选择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速生、优良树种.[方法]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研究了3个引进树种苗期光合效率.[结果]小干松、黄松、班克松的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出“单峰型”.3个树种的蒸腾速率有差异,其中小干松和黄松为单峰型,而班克松蒸腾速率为双峰型.10点时,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差异范围为43.57~ 58.74 μmol/(m2·s),从大到小排序为黄松、小干松、班克松;蒸腾速率差异范围为15.68~21.92 μmol/(m2·s),从大到小排序为小干松、黄松、班克松.在12点时,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差异范围为48.39 ~ 60.35 μmol/(m2·s),从大到小排序为小干松、黄松、班克松;蒸腾速率差异范围为15.78~17.93μmol/(m2·s),从大到小排序为黄松、班克松、小干松.[结论]黄松、班克松、小干松这3个引进的树种均适应在辽宁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36.
利用Li-COR-8100测定并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土壤呼吸年C释放量以及与土壤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与地面10cm处土壤温度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y=0.3614e0.1219x(R2=0.702),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70.20%;该地区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年均速率约1.14μmol/(m2.s),土壤向大气年释放C约为410.40~455.76 gC/m2。  相似文献   
37.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8-2009年生长季,利用Licor-8100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东山区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与林地10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相关关系分别为y=0.3614e0.1219x(R2=0.702 0,P<0.05)和y=0.9303e0.0812x(R2=0.816 4,P<0.05);与林地土壤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2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年释放碳量分别为433.08,538.46gC/(m2.a),天然次生林土壤碳的年释放碳量比人工林低近20%。研究结果说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的固碳增汇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辽宁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能量平衡和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宁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内小气候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计算出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的热量平衡各分量和蒸散量,研究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能量平衡特征和蒸散量的差异.分析了冰砬山落叶松林的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湍流热交换通量日变化趋势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生长季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能量支出项为潜热通量(LE),平均占能量平衡的65.44%.非生长季主要能量支出项为感热通量(H),平均占能量平衡的64.94%;生长季森林蒸散量明显大于非生长季森林蒸散量,生长季平均日蒸散量(2.6mm)是非生长季平均日蒸散量(0.3mm)的8倍.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全年蒸散量531.4mm,占同期降水量(707.9mm)的75.1%.  相似文献   
39.
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环保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湖北省调研数据,遵循"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路径,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将农膜、育苗袋以及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弃置于农田的行为,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有17.75%的农户会将废旧农膜、育苗袋、农药包装物收集起来卖给收购企业或回收站,其余大部分受访农户选择丢弃,更有12.75%的农户明确表示他们习惯性地将这类农业生产性废弃物随手弃置田间或耕地周边,甚至混入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堆腐还田处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弃置行为主要受到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庄是否有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到最近公路的平均距离、土地质量变化、水质变化、是否参加生态农业培训以及务农时间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应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开展生态农业相关培训,强化农户环保意识,并建立相关监督制约机制,从而降低农户弃置行为发生的概率,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0.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