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凤稻17水稻新品种(DS004--2003)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经六年八代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省级审定(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09年3月授权云南禾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占生产、经营。凤稻17全生育期185d左右,耐寒性强;株高97.2cm,分蘖力强,较耐肥抗倒,剑叶直立,株型好,结实率80%左右,籽粒卵圆形,颖壳褐色,  相似文献   
32.
通过调查整理出豫西伏牛山野生草坪植物43种,并对这些野生草坪植物的特性及应用价值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3.
在对综合性大学农科院系的优势和弱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综合性大学农科院系的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科定位,应遵循科学原则,明确优势,打造品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服务面向定位,要结合学科建设,注重优势利用,要有区域意识,同时要注重推广转化。人才培养定位,要有综合意识,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注重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4.
绿之丹延缓小麦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及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绿之丹抗病增产剂,能有效地延缓小麦旗叶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和MDA的累积,促进SOD活性,抑制POD活性,促进H2O2累积可能是绿之丹抗病的重要原因,绿之丹处理后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4.22g。  相似文献   
35.
为了阐明秸秆覆盖对小麦结实期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筛选适宜豫西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的秸秆覆盖量。以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秸秆覆盖量[不覆盖为对照(Ⅰ)、2000(Ⅱ), 4000(Ⅲ), 6000(Ⅳ)和 8000 kg·hm-2(Ⅴ)],研究了小麦抽穗期后不同时间(0、10和20 d)旗叶主要活性氧、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降低了抽穗后小麦旗叶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处理Ⅳ降幅最大,抽穗后20 d,两年分别比对照平均下降了43.0%、32.2%和30.4%;增加了可溶性糖、氨基酸、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处理Ⅳ增幅最大,抽穗后20 d,两年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8.3%、120.5%、110.5%、11.6%、44.7%、47.6%和57.5%;Ⅳ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优于其他覆盖处理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在一定秸秆覆盖量范围内(2000~6000 kg·hm-2)各测定指标随覆盖量而增幅(降幅)明显,但覆盖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试验表明,适量的秸秆覆盖能够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减缓活性氧积累,增加小麦产量;在豫西旱地生态条件下,6000 kg·hm-2为最佳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37.
以脱毒甘薯豫薯8号为试材,对脱毒甘薯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株薯数、单薯重和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薯数、单薯重与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株薯数、密度、单薯重,脱毒甘薯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8.
河南省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其中真正能够保证完全灌溉的面积有限 ,旱农生产在全省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旱农地区水资源特点和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对全省旱农地区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 河南省旱农地区农业资源现状河南省旱农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中部的广大区域 ,其中以豫西、豫北山地丘陵区较为典型。其农业资源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 ,雨热同步 ,劳动力充足 ,但水资源贫乏 ,且多为丘陵山地 ,地形破碎 ,生产力低 ,生态脆弱 ,经济底子薄。区内年太阳辐射总量 450 0~ 50 0 0MJ/m2 ,≥ 1 0℃的积温42 75~ 4733℃ ,日照…  相似文献   
39.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对洛阳市春棉进行试验,建立了子棉产量、霜前子棉产量和纯收益等目标函数模型。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了兼顾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优化配套农艺措施为:4月14日~4月17日播种,追施纯氮135~189kg/hm ̄2,密度4.5~4.8万株/hm ̄2,喷施缩节胺33~46.5g/hm ̄2,单株去蕾果枝数2.0~2.5个。并对试验的单因子效应及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以徐薯18脱毒甘薯原种为材料,采用双膜冷床育苗的方法,对不同重量薯块类型种薯出苗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0-320g的脱毒除草18种薯出苗较多,且苗体健壮,是育苗生产首选薯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