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31.
在浙江省典型的饮用水库水源地,选择水田、蔬菜地、贝母地、茶园、果园(桃园)等5类农地和天然植被地开展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类农地地表径流的全年总氮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贝母地>蔬菜地>水田>果园>茶园>天然植被地;全年的总磷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贝母地>蔬菜地>果园>茶园>水田>天然植被地。各类农地地表径流的各态氮、磷浓度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主要与各类农地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2.
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选取10种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花水龙、大聚藻、香菇草、水芹、大薸、凤眼莲、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吸收氮、磷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生植物的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109.9~1 511.1 g·m-2,其中香菇草净增生物量最高,是黄花水龙(最低)的13.7倍;(2)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其氮、磷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67~26.38 mg·g-1和1.16~3.50 mg·g-1;(3)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差异较大,10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磷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6.3%~91.8%和23.2%~94.0%,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贡献率分别占水质氮、磷去除率的46.3%~77.0%和54.3%~92.7%.水体氮、磷去除率与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而与植株氮、磷含量不存在相关性,因而氮、磷吸收量而不是植株氮、磷含量应作为水生植物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3.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小茨藻(Najas minor)4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静态模拟条件下,通过定期测定植物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等指标变化,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4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小茨藻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分别为2、2、1、0.5 mg·L~(-1)和6、6、4、2 mg·L~(-1)。不同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体氨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小茨藻均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时出现相对生长率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21、0.94、0.52和0.28。不同沉水植物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范围内,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变化不大;当水体氨氮介于相应的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之间时,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当水体氨氮浓度超过相应的最大耐污浓度时,试验期间沉水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在7~21 d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研究表明,水体氨氮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不同沉水植物均存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相应的低浓度氨氮能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沉水植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逆能力,但过高浓度氨氮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4.
根据对宁波农村地区三类典型河流(源头地区、农田河流、村镇河流)秋冬季的水质氮磷监测分析,从氮磷浓度比较、各态氮磷组成和水质评价三个角度对宁波农村地区典型河流氮磷污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NO3--N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农田河流〉源头地区〉村镇河流,NH4+-N、TN、DPR、TP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村镇河流〉农田河流〉源头地区;(2)从各态氮磷组成情况看,NO3--N是源头地区和农田河流最主要的氮形态,而村镇河流最主要氮形态为NH4+-N,三类典型河流中DRP占TP浓度50%左右;(3)从氮磷的水质评价结果分析,源头地区氮磷污染最轻,农田河流存在一定污染,村镇河流氮磷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5.
于2017—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类型土壤(象山淡塘泥田和鄞州青紫泥田)上开展定位试验,以4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12、甬优538)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宁84和秀水134)为材料,设置HN(农民习惯施氮量,杂交稻折纯N 240 kg·hm-2、常规稻折纯N 200 kg·hm-2)、MN(在HN基础上减氮17%)、LN(在HN基础上减氮34%)和N0(不施氮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在2个试验点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下降,MN处理下象山和鄞州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分别达10.8 t·hm-2和9.9 t·hm-2,仅比HN处理减少1.2%和2.6%,且无显著性差异;与HN相比,MN和LN处理下水稻有效穗在2个试验点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象山试验点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在象山试验点(中等肥力)与有效穗、每穗粒数和高峰苗呈显著(P<0.05)正相关,而在鄞州试验点(高肥力)与有效穗、结实率和成穗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对于中等肥力土壤,不同氮肥处理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快速提升,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如不采取其他技术措施,持续减少氮肥投入存在一定风险。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单季稻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上氮肥施用量减少17%可以保证产量,但氮肥减量应综合考虑耕地基础地力、品种特性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36.
以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餐厨废弃物有机渣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下堆体温度和养分的变化,并以最终制成的堆肥作为育苗基质的混合物,明确其对番茄、青瓜、甘蓝种子出芽率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园林废弃物堆体、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有机渣的混合堆体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至70 ℃以上,并于45 d后缓慢降低至50 ℃左右。其间,堆体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含水率逐渐下降,而pH值、电导率,以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制成的堆肥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在试验条件下,对幼苗存活率没有显著不利影响,说明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以及餐厨废弃物有机渣通过堆肥处理投入农业生产是具备应用潜力的。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本实验以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外源激素分化愈伤组织形成组培苗,并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病毒进行鉴定。实验中将本地小黄皮马铃薯品种的芽通过显微镜切下0.2~0.3 mm的茎尖,在基本培养基(MS)+0.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0.1或0.5 mg·L-1萘乙酸(NAA)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苗分化培养,当分化出的试管苗培养到苗长5~10 cm时,转接到MA+6-BA 0.15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然后采用qRT-PCR的方法对小黄皮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实验表明,在试管苗中未检测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和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等,大田种植的脱毒试管苗形成试管薯后,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马铃薯...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1株对黄瓜枯萎病有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菌株15的平板抑制作用最强,达到51.2%。经16S rDNA基因序列检测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将筛选到的拮抗菌株15应用于田间黄瓜枯萎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5对田间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灌菌1 次后的防治效果达到44.4%。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机肥底肥+灭活菌剂追肥(T4)跟踪调查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底肥和菌剂追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并降低土壤电导率。该措施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同样也有显著积极作用。通过对比现蕾期到成熟期的变化率,T3处理的草莓株高、株幅以及叶绿素较T0处理分别依次增加了2.53%、3.62%和18.99%。此外比对T3与T0的植株质量表明,T3的地上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20.05%、5.09%,而地下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提高了2.69%、5.05%。此外,T3处理增加各代果实单果重和挂果数,草莓产量达(30.10±3.87)t/hm2。其对果实品质改善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各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8%~5.32%,可滴定酸降低了5.15%~18.76%,维生素C提高了5.67%~10.22%。综上所述,添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并辅以菌剂追施,可提高土壤肥力,并对草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设施草莓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0.
选择宁波地区的A/O一体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人工湿地等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各工艺终端处理设施的进出水水质跟踪监测,进行各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和稳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工艺的COD、BOD5、SS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O一体化 > 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人工湿地,TN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A/O一体化 > 人工湿地,其中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的COD、BOD5、TN 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湿地工艺;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随着终端处理设施运行年限的延长,COD、BOD5、SS、TN去除率均保持稳定,而人工湿地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处理工艺在低温期(11月-次年4月)和高温期(5月-10月)的SS去除率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在低温期明显低于高温期,其中A/O一体化工艺差异相对较小,生物滤池工艺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