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林业   41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木材表面自由基与温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表面自由基与温度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温度的变化导致木材表面形变产生机械自由基,同时它又影响木材中水分的输运过程.两者的联合作用构成了木材表面自由基与温度变化相关性的复杂性.本文在-196~+18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木材表面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力图揭示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3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不同.林隙中幼苗层树种多样性增大而群落优势度减小,幼树层树种多样性减小而群落优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导致林隙中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理化性质也出现差异.林下地表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p<0.01),林隙中凋落物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0.47%和20.73%,而林下全P和有机C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5.23%和12.66%.林隙中0~10 cm和10~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林下高17.65%和16.17%.林下0~10 cm土壤密度略高于林隙,而10~20 cm土壤密度基本无差异.林隙与林下土壤pH值分别为5.80和5.85,二者差异不大.林隙土壤有机质、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2.85%、7.67%和2.38%,而林下铵态N、有效P、速效K、全P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3.33%、20.04% 、16.52%和4.30%.  相似文献   
33.
为了认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从2009年5-9月份逐月调查了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及次生杨桦林样地内的100个l m2的草本样方,比较分析了2种林分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中调查到蕨类植物9种,早春短命植物8种,早夏植物36种,晚夏植物31种;阔叶红松林中调查到蕨类植物5种,早春短命植物13种,早夏植物37种,晚夏植物21种.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早春时期以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和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为主;夏秋季节以山茄子(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和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为主.次生杨桦林各月份之间,物种多度差异较大.同一林分不同月份之间的物种相似度在5月份最低,夏季最高;2个林分各个月份之间的相似度均较低.假设所有草本样方在样地中完全随机分布,稀疏曲线描述了样方数与物种数的关系.相比于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逻辑斯蒂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阔叶红松及其次生杨桦林下的样方数与物种数的关系.光照环境是影响次生杨桦林草本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林隙分布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阔叶红松林草本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34.
高校科研二级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组织学的角度阐述了二级管理的含义、二级管理的组织结构特征和组织形式,论述了高校科研二级管理的必要性。从实际工作出发,对二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和学院的责任分工及实行科研二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机制是实现二级管理的有利保障;"责权利"的统一是二级管理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核心内容;学院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配合和科研管理人员的优化是做好科研管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5.
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多效益理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多功能论、效益协同论、“船迹”理论、森林效益永续论、木材培育论、法正林理论,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森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纹理变量及其相应参数配置范围,阐明各纹理变量随输入参数的变化规律,以便指导高分光学影像纹理在林业上的应用。  方法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不同坡向不同龄组的杉木人工林为例,基于QuickBird影像的全色波段进行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的计算与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1)除均值外的所有GLCM纹理变量对阴坡的3个龄组的区分能力均强于阳坡,且纹理变量优选需同时考虑衡量指标和纹理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窗口大小是统计组和有序组纹理最关键的输入参数,合适的窗口大小与影像的分辨率以及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有关,对比度组纹理与窗口大小无关,可随意设置。(3)应用统计组和有序组纹理,无需关注像元间距,而应用对比度组纹理,不可忽视像元间距。(4)应用统计组纹理,像元间距越大越需关注计算方向;而对比度组和有序组纹理则相反,即像元间距越小越需关注计算方向。(5)作为最不受研究人员重视的灰度量化等级,推荐采用32或者64。  结论  高分光学影像的纹理信息对光谱重叠度较高的地物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能部分“弥补”阴影导致的光谱信号损失,但在应用中需对纹理变量及其输入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和配置。该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高分光学影像纹理信息的优化应用提供实用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7.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联结性是指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邓贤兰等,2003),是群落形成、维持和演替的基础(王文进等,2007).种间联结能有效量化群落中物种相互作用和物种在环境中的配置情况(周先叶等,2000),对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群落演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森林经营、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张金屯等,2003).当前对群落种间关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方面:有无关联和关联程度.形成种间联结性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外研究认为种间联结性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1)相似与不相似的环境需求;2)一个种为另外一个种创造了定居条件或者前者对后者施加了压力;3)2者在资源竞争中互相排斥;4)2者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互相影响( Greig-Smith,1983;Kershaw et al.,1985;周先叶等,2000).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采伐是影响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最主要的森林管理方式之一。目前对异龄复层混交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增量对采伐干扰的响应规律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强度采伐下阔叶红松林乔木地上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动态变化,为合理选择采伐强度,促进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内建立轻度(胸高断面积平均采伐强度17.3%)、中度(34.7%)、重度(51.9%)采伐以及对照(不采伐)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1 cm的乔木进行连续监测,比较不同采伐强度下保留木、进界木、枯死木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采伐对不同径级树木碳增量的影响,探究采伐干扰后林分碳储量恢复的一般规律和限制因素。  结果  采伐10年后,轻度采伐样地内的乔木地上碳储量已经恢复到伐前水平并超过对照样地,而中度和重度采伐造成的碳储量损失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分别需要约22年和44年才能恢复到伐前水平。乔木地上碳增量在4个采伐强度中有显著差异。轻度采伐使得林分碳年增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重度采伐却明显降低了碳增量的增速。这是因为尽管采伐显著提高了林分保留木和进界木的生长量,但高强度采伐造成的林内环境变化、树木受伤等增加了样地内树木的死亡率,使得净碳增量较低。采伐对小径级树木(胸径小于20 cm)的生长(碳增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大径级树木(胸径大于30 cm)的碳增量在不同采伐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影响。将采伐强度与碳增量进行拟合,得到采伐强度为28.4%时碳储量年增量达到最大值。  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阔叶红松林的采伐强度在15% ~ 30%是较为合理的。轻度到中度的采伐尽管在短期内会引起植被碳储量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通过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加速了保留木和进界木的生长,使得碳增量较快。同时,胸径在20 ~ 30 cm的树木对整个林分的碳增量贡献最大,生长潜力也较大,意味着森林经营时应特别考虑保留这一径级的树木。总之,采伐强度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木材生产、生态系统恢复、森林植被碳汇功能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9.
通过调查分析,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倒木影响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林森风倒或枯死形成林冠空隙,从而促进天然更新,而在倒木上更新较少,这和云冷杉林大部分是直接在腐烂的倒木上完成天然更新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0.
通过调查分析,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倒木影响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林木风倒或枯死形成林冠空隙,从而促进天然更新,而在倒木上更新较少。这和云冷杉林大部分是直接在腐烂的倒木上完成天然更新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