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21篇
综合类   25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水市碳安全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水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天水市2000-2010年的主要能源消耗数据、植被数据及人畜数量,从碳足迹、碳承载力和碳赤字三方面对研究期间天水市的碳生态环境做出研究,同时构建碳压力指数对天水市2000-2010年的碳安全状况做出分析与评价,最后利用灰色数列模型对天水市未来5 a的碳安全状态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天水市人均碳足迹从2000年的2.40 t/cap增加到2010年的6.13 t/cap,人均碳承载力在2.10 t/cap左右,碳赤字2000年为996 829.96t ,到2010年时已达15 106 775.67t,增加了15.15倍,碳压力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到2010年已达2.99,等级为“极不安全”。预测结果显示,天水市在2015年时人均碳足迹和人均碳赤字均超过9.00t/cap,碳安全等级仍为“极不安全”,说明未来5 a里天水市环境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碳安全程度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32.
采用IPCC法计算了中国、印度、美国、德国2001-2009年的化石能源碳排放额度。研究表明:(1)研究时段内中国和印度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大幅增长,美国趋于稳定,德国下降趋势明显;(2)2009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59tC/人,虽高于印度的0.42tC/cap,但远低于德国的3.61tC/cap,更低于美国的5.93tC/cap。(3)中、印、美、德四国中,德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最优,美国次之,印度第三,中国最差,主要表现为煤炭消费比重大,天然气比重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据此提出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3.
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耦合态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西省50多年统计资料的分析认为,陕西省当前的人口-粮食-耕地系统处于“系统相悖”的状态:耕地人口密度大大超过其承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粮食供给紧张;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使系统的矛盾更为复杂化。依据预测理论,构建出系统相关因子模型,对该系统未来30a的耦合态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下去,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将会并发,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者针对性地提出了该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4.
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1996—2001年韩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对该市中心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论述了该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从解决煤炭型污染、环境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防止道路施工扬尘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规律和排放水平,该文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对山西省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结果表明,丛1995年到2012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态势,17 a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32952.74×104t上升为130 640.61×104t,年均增高8.44%。增幅最高的部门是特殊工业(年均增高11.06%)、能源(8.50%)、废弃物(2.68%),农业年均降低3.43%,林业固碳年均增加0.59%。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占92.29%~96.31%,特殊工业占2.52%~5.47%,其余占0.24%~2.35%。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林业固碳能力有待提高。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有所降低,说明山西省碳减排方面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人均、地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增速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7.42%、8.42%和7.67%。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增高,17年间从中等(Ⅱb)升高至极高等级(Ⅲc),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了7个亚级,温室气体排放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7.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评判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运用作者改进的生态足迹法对1989~2004年陕西省各地级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依据作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可分为3类区域,即除铜川和宝鸡以外的关中"生态严重超载区",其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小于0.2,可持续性很低;陕南的安康、商洛,关中的铜川以及陕北的延安、榆林属"生态轻度超载区",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大干0.3,可持续性稍低;其他区域均属"生态中度超载区",可持续发展指数一般处于0.2~0.29之间,其可持续性较低.  相似文献   
38.
沙棘能源林不仅生产薪材,而且还要利用它的果实生产医用沙棘油和食用果汁,以取得综合效益。作者引用单位生物量的产果量即经济系数作为研究沙棘结实规律的依据,发现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经济系数是接近的,从而使其结实规律的研究在不考虑立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表明中国沙棘的结实规律是:Ⅰ龄级为营养生长期,Ⅱ龄级为初果期,Ⅲ—Ⅷ龄级为盛果期,经济系数稳定在20%左右,Ⅸ龄级进入衰果期;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有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到盛果期后趋于一致。试验结果为沙棘能源林栽培技术和轮伐期的确定、为不同林  相似文献   
39.
采用典范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吴旗县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封禁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N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8.2%~12.6%、12、73g/ks、0.78g/kg、0.57g/kg、50.5mg/kg;而人工小叶杨林群落、无管理的自然恢复群落的养分含量相对偏低。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内蒙古粮食和耕地变化的动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PSS软件,对其未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6年,内蒙古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未来近十年内,耕地压力指数会增大,到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达到1,之后耕地压力指数进一步增大,遭遇耕地危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