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新疆尉犁县防护林带内四种杨树苗期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尉犁县的防护林带内,乔木的主栽树种是4种杨树,包括中天杨(Populus×xiaozhuanica"Zhongtian")、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银新杨(Populus alba×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文中选择叶片脯氨酸含量、K+/Na+、Cl-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和δ13C值等6个生理生态指标,对4种杨树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尉犁县建立耐盐型防护林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依据。研究的初步结论是中天杨和胡杨的耐盐性较强,所受的土壤盐胁迫较轻,表现在叶片MDA含量较低,δ13C值较高。但是二者的耐盐机理不同,中天杨主要通过提高叶片的Cl-含量和SOD活性耐盐,而胡杨主要通过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和K+/Na+来耐盐。  相似文献   
32.
精河县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点区域之一.文中选择当地的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包括杨树林、杨树+沙枣林、葡萄田和棉花田.通过监测4种人工植被内的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评价它们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荒漠相比,4种人工植被都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气温,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葡萄田和棉花田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但是杨树林和杨树+沙枣林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建议当地今后加强对防护林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33.
针对寒冷高原的特点,在对青海省大通县浅山退耕还林区林种配置及树草种的选择、不同整地技术、抗旱造林覆盖技术和抗旱新材料应用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寒冷高原黄土丘陵浅山区的综合造林技术,为该地区及其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4.
人工梭梭林的生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在新疆西北部对人工梭梭林定位观测结果,研究了梭梭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功能。结果表明,人工梭梭灌草林带对近地层气流的阻力可增加1、2~6.6倍,灌草带越宽,降低近地层风速的作用愈显著。130m宽梭梭灌草带阻截流沙量达到95%左右。观测表明,要将流沙有效地阻截在绿洲外围,梭梭灌草带的宽度应不少于130m为宜。灌草带内的温度状况与带的宽度和植物盖度密切相关,保持梭梭灌草带一定的盖度和宽度,对改善梭梭灌草带内空气湿度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释放特征,为揭示该区域不同立地类型C循环特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对标准径流小区红豆草、苜蓿、撂荒地和梯田苜蓿、沙打旺5种地类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地表温度、土壤温度(5cm)、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结果](1)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型曲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年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沙打旺(梯田)2.27μmol/(m^2·s)>红豆草1.79μmol/(m^2·s)>苜蓿1.77μmol/(m^2·s)>苜蓿(梯田)1.62μmol/(m^2·s)>撂荒地0.77μmol/(m^2·s);(2)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夏季与春、秋、冬3季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3)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5cm)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撂荒地外,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5cm)的相关度均高于其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度,各样地土壤温度(5cm)Q10值介于1.94~3.00;(4)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线性相关不显著(p>0.05),但与土壤温度(5cm)和土壤含水量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关(p<0.01)。[结论]梯田土壤呼吸速率总体表现优于坡地,裸露地表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6.
以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区典型固沙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不同降雨频次和降雨梯度对中间锦鸡儿幼苗形态特征、生物量及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降雨频次下80%M(M为2009-2018年生长季平均月降雨量)降雨梯度幼苗的大部分参数、M和60%M降雨梯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相似文献   
38.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和盆地乌柳人工林为对象,调查了不同发育阶段(4、11、25和37年生)乌柳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菊科、藜科、豆科和禾本科为各阶段乌柳林下植被的优势科。4个林龄乌柳林下植被重要值较大的物种不尽相同,赖草在各林龄乌柳林下植被中均为优势种。演替各阶段多年生植物种数占绝对优势且基本保持稳定,其单种重要值明显大于一年生植物。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中出现的一年生植物逐渐消失,小、半灌木开始出现在林下植被中。林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随演替进展,林下植被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稳定,物种多样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植被群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春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旱季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期、雨季土壤水分补偿期、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层,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期间降雨量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林地水分活跃层较深,草、农、裸地水分活跃层偏上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0.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年)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年),土壤有机碳降低到开垦前土地的水平。2)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次生盐碱地种植枸杞在生长初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性质呈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前大量灌水、施化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20~30年内枸杞林地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当前的农田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固碳效益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