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来源棉花种质材料对红铃虫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为害蕾、花、铃和种子,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因而引起育种家们的高度重视。经努力已把产生毒素蛋白的Bt基因转育到栽培陆地棉中,同时也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培育出大批抗各种虫害的新种质材料。已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的抗性...  相似文献   
32.
对陆地棉×辣根棉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回交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该组合杂种利用陆地棉回交三次 ,育性恢复正常 ;可育后代性状遗传变异丰富。随着回交世代增加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断得到改良 ,单铃重的增加是主要的 ,其次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提高。并从分离世代中获得部分绒长在 31 mm左右 ,比强在 2 5~ 2 7c N· tex- 1之间 ,以及被红铃虫为害的子害率在 5 %以下的材料。  相似文献   
33.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以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系常抗棉,耐黄萎病品系中5173、河北抗黄、山东抗黄及感病品种TM 1、军棉1号、新陆早1号、感病1号8个材料进行8×8半双列杂交,对亲本及F1的黄萎病株率及病情指数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采用MINQUE(1)法估算方差分量,采用AUP法预测遗传效应值。遗传估算方差结果表明,在病圃人工接菌条件下,品种平均病指及收获期剖秆病指均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遗传力分析表明,黄萎病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基因效应预测值表明,抗及耐黄萎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表示黄萎病抗性两个性状(成株期平均病指及收获期剖秆病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黄萎病与产量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4.
陆地棉体细胞再生植株技术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Coker201为材料,改进了棉花体细胞再生植株及移栽技术。MSB(MS无机盐+B5维生素)培养基附加IBA能直接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适当浓度的KT可促进IBA的效应。最适激素组合(IBA1.0mg·L-1、KT0.5mg·L-1)能使几个陆地棉品种的下胚轴在两个月内诱导出大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后第三个月可观察到胚状体的发生。适量的AgNO3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继代时将激素降为IBA0.5mg·L-1、KT0.1~0.2mg·L-1,有利于胚状体发育长大。增加KNO31.9g·L-1,同时使用蔗糖和葡萄糖各15g·L-1作碳源有利于胚状体的分化。采用含0.4g·L-1活性碳的MS为成苗培养基,并结合1/6MS液培诱导生根技术,使苗粗壮易于移栽。从愈伤组织诱导至植株再生,约需5~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35.
陆地棉纤维品质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冀棉5号和Acala3080两个陆地棉品种杂交产生分离群体,以SSR、RAPD和SRAP三种方法进行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1120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46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54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分别以F2和F3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单标记分析,检测出与纤维长度相关的显著标记5个,与纤维整齐度相关的显著标记1个,与纤维比强度相关的显著标记3个,与纤维伸长率相关的显著标记6个,与纤维麦克隆值相关的显著标记4个。其中同时控制长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标记1个,同时控制长度和比强度的标记1个且在两个世代均被检测到。对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各检测到一对显著互作的标记,分别以显加互作和显显互作为主。  相似文献   
36.
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A不育系是洞A不育系×MB(保持系)获得的全不育系。本试验以MA不育系和洞A不育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研究了两个材料的花粉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败育表现。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外的胼胝质沉积过多,溶解较慢。单核期败育的花粉细胞质完全解体,但核留下不同程度解体的残体,核膜仍清晰可见。败育花粉壁发育不完全,壁上刺状突起小而稀,无萌发孔。因花粉败育花药壁绒毡层出现各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7.
对4个杂交棉组合一代和二代不同发育时期SOD酶和POD酶活性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和F2盛花期叶绿素含量因组合不同有差异,a/b值均在2.8左右;盛花期光合速率同一组合世代或不同组合世代差异不明显,结铃期F1光合速率比F2大,光合作用能力强,不同组合世代子棉产的大小与净光合速率呈高度正相关。F1和F2盛花期SOD酶和POD酶活性分别接近平均水平,但组合世代间有差异。结铃期SOD酶活性F1比F2平均略高,比盛花期稳定上升,POD酶活性F1比F2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8.
棉花细胞工程及新种质创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棉花育种资源缺乏问题,从细胞工程角度开展了棉花资源创新工作,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棉花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国际上首次从野生棉获得再生植株,获得栽培棉种和野生棉种之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对杂种进行了广泛的验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了棉属(Gossypium)16个棉种的花粉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棉属花粉为近圆球形大孢粉。不同棉种花粉粒直径大小与染色体倍数性无相关关系;花粉上萌发孔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倍数性和花粉粒直径大小均无相关。16个棉种花粉萌发孔的NPC系统有765和764两种。除索马里棉无孔盖外,其他棉种均有孔盖。各棉种花粉璧的层次和结构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从孢粉学角度进一步证明棉属单元发生的学说。将各棉种孢粉的形态和结构相比较,B、C、E、G等4个染色体组相似程度高,可说明这些染色体组之间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40.
亚洲棉与司笃克氏棉杂交,获得了125粒杂种种子,用0.05%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获得7株加倍的四倍体F_1植株。1984-198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是20.53Ⅰ+2.45Ⅱ+0.19Ⅲ,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07;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向两级不均衡,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孢子,由此发育的花粉无生活力,用亚洲棉回交或自然授粉均未结铃。四倍体F_1减数分裂较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1Ⅰ+25.9Ⅱ,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96,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走向两极较均衡,产生的花粉部分可育,授陆地棉花粉或自然授粉能结少数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