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是确定生物性状与某种遗传变异的关系、探讨生物物种内基因的差异、了解生物种间亲缘和进化的关键技术,对生物群体遗传学、生物分类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近20年来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特别对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几种最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望了这些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在室内和室外,分别就杂交稻制种田“九二”不同施用水平对杂交稻恶苗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徒长苗的发生系恶苗病菌引起,并非其制种田施用“九二”的缘故;但“九二”的施用能明显增加稻株的感病性,且不同的“九二”施用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3.
1983年从湖南醴陵县水稻品种浙辐802和威优35叶片上发现的圆形病斑,经研究证实为Nigrospora oryzae(Ber. and Br.)Fertch引起的。本文对该病的症状作了描述,对病菌的某些生理性状作了研究,并将在水稻和稗上分离的病菌交互接种。结果可以相互感染。病害发生规律观察表明,病害发展受水稻生育期制约,齐穗期后病情急剧加重。目前推广的品种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病害发生影响不大。从孕穗末期开始先后喷药两次。供试药剂稻瘟净(0.5%),克瘟散、富士一号、三环唑、托布津、山苍子油(均为0.1%)和50ppm井岗霉素,均无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34.
克隆并测定了中国柑桔黄龙病病原16SrDNA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表明属于柑桔黄龙病菌(Liberobacter asiaticum)亚洲种中一个新株系(中国厦门株系)。依据获得的16SrDNA特异序列,建立了柑桔黄龙病病菌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柑桔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方法为柑桔黄龙病的检测,特别是早期诊断、检疫和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内生定殖研究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金  罗坤  罗宽  刘二明 《核农学报》2007,21(4):349-352
用浸种、浸根、淋根、伤茎、伤叶和喷雾等接种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入侵烟草植株的途径,发现该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寄主植物;取接种植株的茎部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在烟草的微管束和细胞内定殖。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0℃,48~96h内处于稳定生长期。  相似文献   
36.
杂交稻种子带菌及保活剂处理与生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杂交水稻种子带菌情况及保活剂处理后贮存2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收集了湖南长沙、沅江、常德、临澧等地的杂交水稻种子,保活剂处理前后通过组织分离了解种子带菌情况,同时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稻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毛锥孢、链格孢与镰刀菌。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携带的真菌种类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收获的杂交稻种用保活剂处理后保存2年,携带真菌数量减少,发芽率比对照高1.8%-15.9%;2000年用保活剂处理的杂交稻种保存1年后,发芽率比对照高0.3%-11%。  相似文献   
37.
稻瘟菌致病力易发生变异,过去和现在都有过报道。为了能进行品种遗传研究,日本曾选择了代表不同小种的致病力较为稳定的分离菌。我们也想从现有保存的分离菌中选择致病力较稳定的分离菌,以供抗性遗传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38.
一、病原菌(一)分类Dye (1968、1969) 根据致病性和分子遗传学将Erwinia分为3群。第一群的许多细菌学特性与Entobacter、Klebsiella和Serratia属相似,其中大多数水解果胶能力强,能引致组织浸解和强烈腐烂的植物病害,称为“Carotovora群”或软腐菌群,或畔“水解果胶群”或Pectobacterium;第二群由erwinias组成,通常产生黄色不溶于水的色素,为非植物病原的附生细菌或植物病原菌,称为“hcrbicola群”盛“herbicola-lathyri群”或“黄色素的Erwinia群;第三群既无果胶分解酶也无黄色素,但引起植物坏死和萎蔫病害,分类为Erwinia amylovora,称为“amylovora群”,有时称“白色不分解果胶的  相似文献   
39.
40.
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3 g/m2 等 5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低于 10 0 ,安全性明显提高 ;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 2 .4×10 - 3 g/m2等 2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接近 10 0 ,对稻苗的联合作用为相加 ;其他组合的混合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 0 ,对稻苗安全性下降 ,不宜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