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18篇
  28篇
综合类   1914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698篇
畜牧兽医   2522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细菌性传染病,一般分鸡白痢、鸡伤寒、副伤寒三种病型,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其中鸡白痢和副伤寒雏鸡多发,成年鸡带菌,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传播方式1.1饲料传播沙门氏菌可在饲料内大量繁殖,因此鸡群进食被病菌污染的饲料即可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32.
为建立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VHS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VHS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探针氨基化修饰并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VHSV 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检出VHS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说明初步建立了检测VHS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VHSV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牛巴氏杆菌也称之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因为受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存在传染性,一般为散发。患病的牛只身体的组织、体液、粪便等处均可以检测到巴氏杆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又可以继续进行传播。牛只在寒冷、潮湿、缺乏营养等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造成了养殖场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在患牛死亡之前,其眼结膜出现了充血症状,呼吸急促,运动失调,死亡后可见其肛门和口鼻有流血  相似文献   
34.
瑞普生物2月13日公告,全资子公司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获得由农业部核发的一项新兽药注册证书,新兽药名称为重仔猪副伤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CVCC79500株),注册分类为三类。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常发于6月龄以下仔猪,如伴发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或治  相似文献   
35.
<正>1发病情况2013年4月黑龙江省双城市某合资牛场送检病死犊牛。该牛场饲养西门达尔牛,成牛与犊牛同舍饲养,犊牛出生后,灌服初乳,后自然吮乳。经查发现,牛舍阴暗,饲养密度较大,湿度较大,舍温较低。自2013年2月至4月,出生的7头犊牛全部死亡,最快的出生后16 h死亡,多数于生  相似文献   
36.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3(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biovar 3,Psa3)是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世界流行群体,但仅在中国存在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开发适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multi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是探索中国Psa3起源与流行学特性的基础。本研究对7个Psa3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公布的86个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Psa3至少存在7个亚群;在各亚群间存在多态性的24个串联重复序列中,其中10个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开且变异指数合适,据此建立了适于Psa3的MLVA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分别来自贵州和陕西的62和9个Psa3菌株进行群体分型,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高度一致,证明该MLVA体系分型准确。MLVA分型结果表明:贵州主产区修文县Psa3有3个MLVA群体,其中亚群4的组内分化明显,代表最早发生的群体;而亚群 1和3的结构单一,且多在新果园发现,是新传入群体。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可用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技术,将有助于解析中国各猕猴桃产区Psa3群体结构,以及探索中国Psa3的起源、传播和流行学特征。  相似文献   
37.
《畜禽业》2019,(11)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蓬勃发展,但是在饲养猪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细菌性疾病,不仅会导致相关企业出现较大的损失,还影响到食品安全。通过阐述养殖猪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细菌性疾病情况,分析探究对于这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何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新西兰兔细菌性腹泻引起的脏器损伤和肠道菌群变化,从山东省莒南县某兔场,45~50日龄腹泻兔肝、脾中分离鉴定其病原菌,并对病兔肠道菌群(主要是盲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16S rR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组化分析病兔肝、脾、胃以及肠道α毒素分布。结果显示,兔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动物的肝、胃和肾中有明显的α毒素信号分布;细菌丰富度结果显示,发病兔在科、属水平上梭菌丰富度升高,对照组菌群丰富度比例基本保持不变;Venn图结果显示,发病兔与正常兔的共同OTUs数为607,发病组特异OTUs为46,而正常组的特异OTUs为104,其原有的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条件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兔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盲肠菌群结构变化,造成感染动物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39.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杧果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叶片针刮法对其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杧果叶片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杧果的致病生理机制;同时以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液p H为条件,对该菌产毒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Watanabe培养滤液中得到淡黄色粗毒素,是一类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毒素对杧果叶片有浸解作用,随着浓度的上升,对杧果叶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形成的病斑与病原菌症状一致。生理生化研究发现粗毒素侵染杧果叶片后,能激活杧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POD、PPO、CAT与PAL分别在接种病菌48、72、36 h后达到顶峰,酶活性分别是965.33、8 456、1 341.13和4.02×104U·g~(-1)·min~(-1),是健康叶片的1.35、2.20、1.08和4.19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毒素通过摇瓶震荡培养,优化出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Watanabe培养液(p H 7~8),24℃培养120 h。【结论】因该粗毒素对杧果叶片产生明显的浸解作用,表明其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杧果叶片组织电解质的渗漏,对叶片细胞膜具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由此推断,毒素可能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同时可能是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