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相似文献   
32.
生物固氮是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共生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Rhizo-bium),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固氮菌(Azotobacter)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联合固氮(Associative Nitrogen Fixation)是近几年来才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是生物固氮中的一个新领域。联合固氮微生物不同于共生固氮微生物,它不与寄主植物形成特殊的组织。但也不同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它紧密地附在根表,甚至有人报导它可存在于根组织内。目前发现的联合固氮类型都是细菌—植物联合固氮。固氮螺菌(Azospirillum)是其中一种主要的固氮细菌,由于它与禾木科作物联合固氮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3.
将共生性广谱生物固氮菌剂G肥应用于红黄壤水稻上,对水稻的一些生理活性、水稻的衰老、土壤肥力变化、稻米品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G肥能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稻株出叶速度加快,分蘖速度快,成穗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尤其是在灌浆成熟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剑叶SOD、POD等保护酶类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对于提高光合速率、争取高产优质是极为有利的.结果还表明,施用G肥与常规栽培比,对稻米品质无明显影响.此外,施用G肥可减少氮肥20%,改善水稻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施用G肥可有效缓解偏施氮肥引起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红黄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非共生生物固氮的重要作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物固氮在氮气的同化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有3种方式,其中关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研究的较多,细菌自生固氮和联合固氮常被忽视。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自身固氮和联合固氮方式.并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和评价了生物固氮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简称豆/禾牧草)之间的氮转移在草地农业系统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系统和豆科/禾谷类作物间作系统存在一种氮素共享的通道,即在间(混)作中,豆科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前提下,还通过各种途径为伴生的禾本科植物提供氮源。在混播草地中氮素转移途径主要分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途径主要是豆科牧草的地上部分经放牧家畜采食后粪便归还土壤,后又被禾本科牧草吸收利用或者地上凋落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矿化释放出有效氮被另一种植物吸收利用(反之亦成立)。地下途径相对复杂,可能有以下3种:1)通过植物根际沉积氮转移。2)通过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3)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含氮化合物来转移。目前的研究虽然明确了有可能转移的途径,但哪一种途径是主要的方式?在氮素转移的过程中,某一途径会部分的发生,还是好几种途径同时发生,每一个途径的贡献为多少?这仍缺少关键的证据。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生物固氮、豆/禾牧草间氮转移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混播草地中豆/禾牧草之间的氮素转移数量、转移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可能存在的氮素转移机理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下一步通过将豆科植物引入我国农牧业种植结构来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36.
生物固氮菌肥施用于大棚菜地的南瓜上,在只施有机肥不施含氮化肥条件下,表现为促进南瓜早期生长,提早开花,增加结瓜数和产量;而在施有机肥基础上施用含氮化肥条件下,则表现为早期生长缓慢,开花期推迟,结瓜数减少,但瓜型较大,单瓜重最高。  相似文献   
37.
吕善勇  陈晓 《世界农业》1991,(11):48-49
生物固氮是一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生物固氮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固氮酶结构、固氮基因研究及高效固氮菌的培育 搞清生物固氮酶的结构和模仿生物固氮的过程,对生物固氮研究的突破有着重要意义。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对固氮酶的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X光晶体学手段,已基本揭示出固氮酶内一种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对另外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也已接近完成。固氮酶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的二聚物,两种蛋白质中较小的一种为铁蛋白,另一种为铁——钼蛋白。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道格等人最近完成了对铁蛋白结构的分析,分辨率达3.0埃。他们的分析表明,铁蛋白的结构极不寻常,它看上去就  相似文献   
38.
利用N-15自然丰度法研究固氮植物生物固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固氮对全球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和全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测定方法的原因,过去对生物固氮,特别是多年生固氮植物的共生固氮的定量研究不足。在对目前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的用N-15自然丰度法研究固氮植物生物固氮量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该方法准确性的一些主要因素。N-15自然丰度法克服了传统的差值法、N-15同位素稀释法和乙烯还原法等的不足,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生物固氮,如果对各影响因子加以系统考虑,合理解决参比植物选择和固氮植物取样部位等方面的问题,该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原位测定人工生态系统中固氮作物和固氮树种的生物固氮量。但是在天然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有效氮源的多样性以及其它影响因素较复杂,应用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9.
韩善华 《大豆科学》2006,25(3):304-308
生物固氮种类繁多,其中以共生固氮效率较高,固氮量较大,但它只能在一种极其精细复杂而又高度专一的结构-根瘤中进行.在共生固氮中,由于固氮酶的催化,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分子氮转化为氨,然后输入所在的侵染细胞(寄主细胞),继而合成有关的固氮产物.同时,侵染细胞又将氧、水分、矿物质、有机养分和能量供给根瘤菌,使其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根瘤菌与侵染细胞处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由此不难看出,豆科根瘤不仅是共生固氮的场所,也是研究寄主细胞与根瘤菌之间相互关系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0.
蓝藻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概述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业废水等大量排入淡水湖泊、水库中 ,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获得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大量繁殖。在夏秋温暖季节 ,这些湖泊、水库就会形成大片蓝绿色的藻块或藻的薄层 ,即“水华” ,漂浮在水面或分散在水中 ,呈浮动状态。“水华”的出现 ,使水体透明度下降 ,旅游观光价值减少 ;大量藻类死亡后 ,因其迅速分解 ,产生恶臭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使水生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化学方法 (杀菌剂、除草剂 )、曝气循环和物理学方法 (水位升降、土壤改良 )等。这些方法均是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