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林业   38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树莓和黑莓栽培技术研究——I 生长及开花结实习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树莓、黑莓的亲缘关系,生长及开花结实习性,果实的营养成分及光、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率。  相似文献   
32.
<正> 新西兰辐射松(Pinus radiata)的球果通常要在授粉后的第三年1月才能自然成熟。因此,这个树种的子代试验工作往往要推迟到控制授粉后的第三年才能进行。为了使子代鉴定试验工作能提早一年进行,新西兰的林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辐射松未熟球果人工催熟试验。1979年7月他们将前一年控制授粉的球果采下,装入纸袋内置于温度为20—24℃的室内10周进行人工催熟。待球果由绿色转变成棕色时转入干燥窑内(60℃,6小时),取出种子,随即于10月中旬用冷水浸泡后播种,并以这些采种母树同年1月自然成熟球果的种子作对照。1980年3月调查了这两组种子的场圃发芽率(以每百  相似文献   
33.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34.
以I-69杨为母本,I-63杨、晚花杨和欧洲黑杨(来自新疆) 为父本,1983年在温室进行人工杂交,杂交组合顺序编号为34、37、32。苗期测试结果表明,杂种F_1无性系间树高和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树高为68.9%±4.93%,成活率为76.89%±3.91%;遗传变异系数树高为10.88%,成活率为26.70%。综合选择21个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树高为7.98%,成活率为2.62%。  相似文献   
35.
英国落叶松遗传改良及当前育种策略王笑山,许传森,吴泽民,曹福庆为执行中英二国“落叶松遗传改良和早期育林”合作研究项目,1994年3月3日至27日林业部外事司外事处派出了由中方项目执行组主要成员参加的4人考察组,赴英进行了24天考察和技术培训。本文为考...  相似文献   
36.
冀北山区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夏插30天后开始生根,从扦插至大部分插穗生根需要62天。插穗经200ppmIBA溶液处理20min后,生根率可达76^,延长处理时间至40min,生根率可提高到86%以上。日本落叶松半同胞有系,母株间插穗生根率变异幅度大,分别为40%=92%,14.2%-100%。生根性状在二种水平上均存在有巨大的改良潜力。因此,日本落叶松扦插繁殖生要物改良要实行家系选择和母株选择兼  相似文献   
37.
38.
日本落叶松插穗长度对二年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落叶松插穗长度对二年生苗生长的影响@王笑山@王建华@王有才@董晓光@常贵书@崔振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辽宁省清原县林业局世行造林项目办公室日本落叶松,插穗生根率,移植成活率,一级苗产量日本落叶松插穗长度对二年生苗生长...  相似文献   
39.
在无激素处理的条件下,1.5年生幼龄母株的插穗易于生根,平均生根率达96.0%以上,且发根最大,偏根率低;4.5年生时,插穗生根率极显著低于1.5年生母株,而与8.5年生母株无显著差异;12.5年生母株插穗生根率又极显著低于8.5年生母株。母株年龄与插穗生根率和偏根率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r=-0.9652)和极显著正相关(r=0.9993),但与生根量和平均最长根长度无显著相关。插穗基部切削方式不  相似文献   
40.
以河北省茅荆坝林场一轮日本落叶松无性系采穗母株为试材,研究了幼年实生母株与其一轮分生株11-12a后生根率的变化和一轮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一轮无性系分生株与其幼年实生母株相比总体生根率大幅度下降。但无性系间生根率下降幅度有明显不同,约37.5%的无性系与原株相比生根率没有下降或下降幅度小(0—12.5%)。一轮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生根率、生根量等性状均有明显差异,且生根率、生根量等性状的重复力高。因此,对一轮落叶松无性系采穗圃进行生根性状再选择有助于筛选出受老龄化影响小、生根性状优异的无性系,以推动日本落叶松无性系育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