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北夏谷区主要育成品种(系)小米黄色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2份华北夏谷区育成品种(系)2009年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农场,成熟收获后,脱壳粉碎测定小米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来自河北的4份白米材料黄色素含量较低,变幅2.43~3.57 mg/kg,98份黄米材料黄色素平均含量为12.82 mg/kg。山东、河北、河南黄米黄色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03、12.70、12.68 mg/kg,地区之间差异较小;同一地区不同材料间黄色素含量差异较大。小米黄色素含量在12~14 mg/kg的材料最多,43份,占42.2%;黄色素含量大于14 mg/kg的材料25份,占24.5%。黄色素含量高的材料一般米质较优,应把选育高黄色素含量的品种作为谷子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2.
济谷14对留苗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东谷子夏播区济谷14对留苗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济谷14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苗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了不同留苗密度(67.5万和90.0万株/hm2)和施肥量(0、75和15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济谷14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留苗密度对产量影响不大。在试验期内,高密度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始终>低密度处理,且差异随着谷子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灌浆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不同施氮量与留苗密度下,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山东谷子夏播区有利于发挥济谷14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留苗密度67.5万株/hm2、孕穗期追施氮肥(纯N)75 kg/hm2。  相似文献   
33.
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AC和PC相关QTL表达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即影响AC的qAC-8和控制PC的qPC-8,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0%和26.9%。qAC-8和qPC-8对应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8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都仅与8个环境中的2个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qAC-8 和qPC-8的效应显著且稳定性较高。此外,qAC-8和qPC-8都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IR24的等位基因可同时提高AC和PC,这为研究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碳氮代谢协同调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4.
夏谷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夏谷生产中氮、磷、钾肥效应和最优施肥参数,本试验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夏谷高产新品种济谷16的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可达32.8%。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平衡施肥能显著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肥效,氮、磷、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随着用量的提高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偏生产力钾磷氮。通过建立肥料与产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得出谷子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 68.53 kg/hm2、P2O5160.62 kg/hm2、K2O 8.96 kg/hm2。因此,济谷16生产中应重视磷肥,适配氮、钾肥。  相似文献   
35.
不同高梁品种种子萌发耐盐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3份高粱种质资源在发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系)间的耐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11份,3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40%)27份,5级品种(相对盐害率40%~60%)32份,7级品种(相对盐害率60%~80%)18份,9级品种(相对盐害率≥80%)14份.其中芽期耐盐性强(耐盐级别3级以上)的高梁品种38份,占供试材料的36.8%.  相似文献   
36.
春夏两种播期甜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0个甜高粱品种春夏两个播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春播与夏播的总体生育期、茎粗、茎节数、秆重和锤度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总体差异不显著;另外,我们可以根据两种播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把品种资源划分为春播、春夏兼播和夏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低温胁迫条件下促进高粱种子萌发的最佳外源物质及其浓度配比,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EBR)、水杨酸(SA)、赤霉素(GA3)、褪黑素(MT)、硫酸锰(MnSO4)、硅酸钾(K2SiO3)处理高粱种子,研究其对低温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引发高粱种子可增强其萌发期及幼苗期的抗低温胁迫效应。利用隶属函数法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可量化并较为全面地评价低温胁迫下供试外源物质不同浓度引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抗低温胁迫效应。利用综合得分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不同浓度外源物质组成的25个处理分为3类,其中第1类处理综合分值为0.4268~0.7244,得分最高的3个处理依次是M3、E3和S3。具体表现为,0.030μmol·L-1EBR处理(E3)种子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最大,0.50 mmol·L-1MT(M3)、1.0 mmol·L-1SA处理(S3)均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0...  相似文献   
38.
不同除草剂对高粱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9种化学除草剂对‘济粱1号'播后苗前和苗后田间杂草防效、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筛选出既能有效防除杂草又能保证‘济粱1号'正常生长的除草剂。即:苗前单一除草剂50%异甲·莠去津悬乳剂200 m L(666.7m2用量,下同)和33%二甲戊灵150 m L封闭喷雾,苗后5—6叶期喷施单一除草剂75%氯吡嘧磺隆8 g和复配除草剂(56%二甲四氯27 m L+50%二氯喹啉酸10 g+38%莠去津79 m L+75%氯吡嘧磺隆2 g)均可用于高粱杂交种‘济粱1号'的杂草防治。  相似文献   
39.
甜高粱茎节含糖量和榨汁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10个甜高粱品种自上而下各茎节锤度以及茎节锤度与茎秆锤度、榨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上而下各茎节锤度呈现出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甜高粱品种茎秆的锤度最高值都出现在中上部。总体上说可以用第7或第8节锤度代表茎秆锤度,但对于不同甜高粱品种来说,能代表茎秆锤度的茎节不同。各茎节平均锤度可以代表茎秆锤度。第1,3,7,9茎节的锤度对茎秆锤度表现出正直接效应,其中第7和9节直接效应值最大,而第4,6,8,10节的锤度具有负值效应;第1,2,7,8茎节对榨汁率表现出正直接效应,其中第8节直接效应值最大,而第3,5,9,10节直接通径系数都是负值,不利于提高甜高粱茎秆的榨汁率。  相似文献   
40.
以长白山产软枣猕猴桃茎、叶为原料,以茎叶多糖得率为指标,利用超声提取叶多糖微波提取茎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提取方法,得到茎、叶多糖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茎多糖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40min、微波功率315W、液料比59mL·g~(-1),茎多糖得率为2.85%;叶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40min、液料比为40mL·g~(-1)、超声提取功率为900 W,在此条件下叶多糖得率为4.50%;提取得到的茎、叶多糖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