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镁对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烤烟合理施用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宣城、休宁两地,以60kg/hm2镁肥为处理,不施镁肥为对照,采集不同时期烟株的根、茎、叶样品,烘干过筛,灰化后用稀盐酸溶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的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宣城、休宁两点各时期施镁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数量分别比对照高12%和10%,镁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66%和89%,且叶片内镁含量也高于对照,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均大于对照。[结论]增施镁肥能促进烤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烟株镁的吸收和微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因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皖东野生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驯化及规范化栽培奠定基础。[方法]目测皖东凤阳地区野生丹参植株的周边环境,分析野生丹参植株根际土壤的营养元素,同时了解凤阳县的气候情况,明确凤阳野生丹参生长的生态环境。[结果]凤阳野生丹参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及东部的低山残丘上,海拔为80~300 m,一般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林间空地上。野生丹参生长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极低,交换性镁含量较高,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凤阳县年平均气温14.8℃。[结论]野生丹参耐瘠性强,对环境要求不严,在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中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33.
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 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 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0591xe (-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 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3136xe (-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 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 2为宜。  相似文献   
34.
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催芽定植、肥料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安徽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玉米单产低而不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频繁、苗期涝渍多发及标准化程度低、带生早收等造成的,提出了实现安徽省玉米持续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
安徽省主要植烟土壤潮土、砂姜黑土、红壤质地均较粘重 ,潮土、砂姜黑土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 ,红壤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有机质含量不高 ,潮土缺磷 ,砂姜黑土和红壤缺钾。重视施用有机肥和合理耕作来改良土壤物理特性。施肥上适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潮土和砂姜黑土的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红壤要求基追肥相结合 ,基追肥的比例一般为 7∶3 ,追肥必须在烟叶移栽后 3 0d内施完  相似文献   
37.
王世济  阮龙  王俊  武文明  陈洪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48-7649,7932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玉米(Zea maysL.)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积累的规律。[方法]于玉米出苗后20(拔节期)、32(大喇叭口期)、43(抽雄期)、59(抽雄后15 d)、74(抽雄后30 d)、104 d(收获期)共6个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及氮磷钾含量。[结果]玉米地上部分(包括籽粒)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9 395.0 kg/hm2,籽粒产量为9 225.0 kg/hm2。出苗后21~74 d是玉米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189.4、141.6和324.6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2.05、1.53、3.52 kg。[结论]从玉米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吸收进程来看,在沿淮地区,肥料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氮肥,这对该区玉米的合理施肥和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通过皖南烟田白云石粉不同用量试验,动态监测土壤的pH值,结果表明:随着白云石粉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也增加;各处理的土壤pH值在施入白云石粉60 d之前增加速度较快,在施入白云石粉60 d之后在一定范围内起波状变化;施用白云石粉1 500 kg/hm2,土壤pH值即可从4.2调节到5.5以上的理想水平,而且在施用60 d后保持得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苗期受渍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苗期渍水7 d降低夏玉米产量,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大于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吐丝期最大LAI和收获指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粒叶比与产量间无显著相关性。苗期渍水7 d降低群体LAI,氮肥后移能增大穗位层和穗上层叶片的LAI以弥补穗下层LAI降低导致的群体LAI下降,且弥补的效应大于渍害导致穗下层LAI降低的效应,进而使得苗期渍水7 d下氮肥后移的群体LAI较氮肥前移增大。苗期渍水7 d显著降低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渍水使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量增大;氮肥前移处理使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增大,但不利于吐丝后籽粒干物质积累,氮肥后移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吐丝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苗期渍水7 d使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下降,吐丝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吐丝后籽粒氮素积累量低于对照,表明苗期渍水7 d处理不利于籽粒中氮素的积累。氮肥后移能够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渍水7 d处理使氮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氮肥后移,氮素吸收效率提高0.9%~18.2%、偏生产力提高1.0%~17.5%。  相似文献   
40.
皖南烤烟烟碱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南烟区的田间试验表明:旱地烤烟和水田烤烟的同器官同时期相比较,在烟碱含量、烟碱积累量和积累强度上略有不同,但从整个大田生长期来看,其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规律。烟株在移栽后75 d,根中烟碱含量相对较高;茎中烟碱含量在小范围内呈波浪式变化;叶中烟碱含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移栽后60~75 d,增加速度最快。烟碱含量同期各器官相比,移栽早期:根>茎>叶,移栽中后期:叶>根>茎;根中烟碱积累量有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烟碱积累强度呈波状起伏变化;茎中烟碱积累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一直在增加,烟碱积累强度呈波浪式变化;叶中烟碱积累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烟碱积累强度呈先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的趋势。烟碱在各器官的积累量不同,移栽早期和后期:叶>茎>根,移栽中期:叶>根>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