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SSR标记的方法,对节节麦SQ-21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BC1F2群体的64份材料和高代系群体的147份材料在D基因组上的68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对SSR引物在杂交后代的两个群体等位变异位点较多,BC1F2群体共检测到67个位点有变异,等位变异数为212个,主要集中在3D染色体上.高代系中58个位点有变异,等位变异数为184个,等位变异位点多集中在2D上.BC1F2和高代系群体在D基因组的7条染色体上遗传多样性的表现不一致,BC1F2在7条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高代系,等位变异分布较高代系均衡.BC1F2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高代系.由此可知,节节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衍生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于进一步改良小麦;同一衍生亲本的衍生后代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尤其是在随机群体;经过选择后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会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 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林地和农田;农田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Grower系数表明农田边界、果园与退耕林地三者间相似程度较高,农田与农田边界、退耕林地、果园之间相似程度较低.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农田边界的存在对大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以四川丘陵蚕区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研究氮(N,X1)、磷(P,X2)、钾(K,X3)肥不同施用量对桑叶粗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1-DNJ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春秋两季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在秋季8月20日含量最高,总黄酮和1-DNJ在春季5月15日含量最高;N、P、K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其含量均随之显著增加,在2水平(X12X22X32)时达到最大.通过建立目标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分别获得了桑叶粗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1-DNJ的推荐施肥量及最高产量为:718.46 kg/hm2 N、220.11 kg/hm2 P2O5 、305.23 kg/hm2 K2O,桑叶粗蛋白最高产量为1816.83 kg/hm2;666.54 kg/hm2 N、204.41 kg/hm2 P2O5、243.18 kg/hm2 K2O,桑叶可溶性糖最高产量为1042.65 kg/hm2;675.96 kg/hm2 N、326.49kg/hm2 P2O5、462.90 kg/hm2 K2O,桑叶黄酮最高产量为147.90 kg/hm2;720.93 kg/hm2 N、225.11 kg/hm2 P2O5、323.63 kg/hm2K2O,桑叶DNJ最高产量为13.55 kg/hm2.  相似文献   
34.
通过在川中地区对4个白三叶品种进行4年的生长适应性研究,并对其物候期、株高、叶片大小、匍匐枝数、产量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个白三叶品种都能很好地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物候期来看,‘艾丽斯’的生育期最短,且返青期最早,其次是‘海法’;从农艺性状来看,‘艾丽斯’具有植株高大、匍匐分枝数最多等特点,其次是‘海法’,再其次是‘瑞文德’,最差的是‘那努克’;从干草产量来看,4年平均产量‘艾丽斯’(9950 kg/hm2)极显著高于‘瑞文德’和‘那努克’(P<0.01),显著高于‘海法’(P<0.05)。从田间的表现看来,‘艾丽斯’在4个参试品种中综合表现最佳,是该地区的首推白三叶品种;其次是‘海法’、‘瑞文德’、‘那努克’。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四川省耕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建议。【结果】四川省耕地主要存在人均耕地少、人增地减矛盾突出、中低产田(土)面积大、耕地质量差、耕地利用强度高、土壤侵蚀严重、施肥不合理、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等问题。【建议】做好土地规划设计工作、加强土地整理、提升土壤肥力、建立高效农作模式、开展耕地地力和土壤污染监测等,以加快四川省农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6.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坡耕地植物篱和施钾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植物篱+横坡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66.0%,耕地生产系统产出能提高17%,输入能总量增加50%,有机输入能增加117.6%,提高耕地光能利用率17.6%;作物系统的能量产投比提高16.1%;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3.8%和10.2%。植物篱结合钾肥情况下,分别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6.3%和22.4%,产值增加38.3%,纯收入增加46.6%,产投比增加20.9%,劳动生产率增加20.3%。钾肥和植物篱之间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7.
通过探明新生桑树叶片和枝条内的养分分配比例与桑枝粗细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粗细桑树枝条的叶片和枝条的干物质、矿物质养分分配规律,为桑叶或桑枝原材料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农桑14号为研究材料,在雾化栽培的条件下研究叶片和枝条间干物质和N、P、K、Ca、Mg、Cu、Zn、Fe、Mn、S、B、Mo和Cl等13种矿物质养分对桑树枝条粗细的响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桑树K、Ca、Mg、Zn和Mn在叶片和枝条的分配比例不受桑树枝条粗细的影响,而细枝条上的叶片在干物质和N、P、Cu、Fe、S、B、Mo与Cl等矿物质养分的分配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
39.
40.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四川省丘陵区紫色土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112.5、150、187.5、225 kg/hm2)稻田氨(NH3)挥发特征及田面水含氮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1~3天内出现NH3挥发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916 6***)。通过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施氮量的比例为29.4%~38.0%。施氮肥后稻田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迅速升高,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中的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观测期内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9、0.841 2和0.881 3。因此,控制施氮量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以此来减少紫色土丘陵区稻田NH3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